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爱是阳光,温暖每一位残疾人
2018-07-20 11:12:00  来源:淮安日报  
1
听新闻

  “在残联的工作中,我们感受到了太多的人间真情,公益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医护人员的精心细致、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都是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的助推器。”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万立贵介绍说,五年来,我市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各项目标任务,残疾人生存状况得到改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权益得到较好维护,残疾人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近年来,市残联紧紧围绕《淮安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以实现残疾人同步小康为目标,以深化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为重点,认真落实各项任务,着力帮助残疾人增加收入,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提升残联组织服务能力。同时,市残联创新思路服务残疾人就业,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大力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整合资源拓宽服务领域。五年来,市残联累计帮助464名残疾人成功创业,培训残疾人10132名,11986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再就业,成功托养残疾人9059名,免费为0-14岁残疾儿童提供6247人次康复服务,为21686户家庭提供无障碍环境改造。

  日前,记者走近我市社会助残组织以及爱心助残人士,见证坚强,感受大爱,用两个爱心故事记述幸福淮安的温暖阳光。

  镜头一:

  市社会福利院特教

  老师刘诗诗的爱心故事

  “妈妈、妈妈……”每次看到24岁的刘诗诗,孩子们总是争先恐后叫个不停。这位梳着马尾辫、留着齐刘海的年轻特教老师,早就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妈妈”。当记者来到时,刘诗诗正在给孩子们上语言课,桌子上放着很多辅助学习的图书和智力玩具。福利院的孩子,多是一生下来就被遗弃的残障儿童。老师讲的内容,他们尽管很仔细地听,仍然有许多地方无法理解,已经有2年教龄的刘诗诗就耐心地、一遍遍地重复讲解。嗓子哑了,胳膊酸了,但是她依然在重复。

  13岁的小敏是个双腿残疾、同时患有先天愚型的孩子,每天依靠轮椅出行,也不会说话。刘诗诗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不仅上班时间常去关心小敏,与她交流,下班后还索性当起了孩子的“爱心妈妈”,经常给小敏送吃的。从此,一个20岁出头的未婚女孩有了一个“大宝宝”。她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小敏说话,嘴型夸张,不停重复,费尽力气。为了帮小敏训练腿部力量,刘诗诗架着小敏的胳膊艰难上下楼梯,常常憋得脸通红,额头满是汗珠,但她依旧不愿放弃。

  有一天,小敏看到刘诗诗又来扶她,小声地蹦出一个字:“妈!”

  刘诗诗一下子愣住了,她兴奋地看着小敏,欢呼道:“你会说话了?太好了!”小敏又真真切切地叫了一声:“妈!”

  这一次,刘诗诗的眼角湿润了,她把小敏一把搂在怀里,紧紧地抱着……这一声是世上最美最动听的呼唤,她的心被一种前所未有的爱填得满满的。

  镜头二:

  市博爱康复中心

  主任乔春的爱心故事

  “妈妈”,常人这一脱口而出、自然而然的呼唤,对听障儿童来说却比登天还难。为了让聋哑儿童叫一声“妈妈”,市博爱康复中心主任乔春和老师们常常重复千万遍,直到喉咙充血;为了让智障儿童学会穿衣穿鞋,她和老师们跪在地上一遍又一遍示范,甚至膝盖磨出了血。

  从一名普通的幼师到特殊儿童的“大家长”,乔春在康复中心已经度过了6个年头。在乔春所负责的市博爱康复中心,100多个孩子患有听障或智障,但是在这个不寻常的学校里,所有人的脸上都阳光灿烂,洋溢着幸福。用乔春的话说,这么多年来,她收获了超越时间和金钱的幸福。

  “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残疾儿童康复贵在“三早”。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又快又好地康复,她查资料、搞调研,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率先创立听障儿童“亲子班”,成立“家长学校”,不仅康复孩子,还培训家长,让机构康复向家庭康复延伸,有的孩子康复训练不到一年,就能去上幼儿园了。乔春的手机里,储存着许多在博爱康复中心康复的孩子的照片,她如数家珍地讲着每个孩子的进步。为了残疾儿童的明天,她把全身心都扑在了自己所热爱的康复事业上,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迟,放弃了无数个休息日。不论是职工还是家长,遇到困难时,她总会想尽办法帮助解决。

  在她及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市博爱康复中心已成为市级一流、全省闻名、全国有影响的康复机构,先后被评为“全国基层听力语言康复教育改革示范机构”、“省聋儿语训一类机构”、“省人工耳蜗定点康复机构”;获得省“残疾人之家”、市“先进单位”和“先进集体”称号;作为全省唯一观摩点接待了“全国听力语言康复教育改革研讨会”与会者实地参观,受到中残联、省残联及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记者左文东 通讯员左娇娇

标签:
责编:胡悦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