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淮安 > 关注淮安 > 正文

淮安区现代农业连片成带释放聚合效应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8-03-14 10:21:00

  中国江苏网3月14日讯 中央厨房和一二三产融合创新项目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金奖;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成功获批;去年累计实施各类农业项目80个,通过竣工验收的一三产项目21个,农业项目竣工个数、投资总额、单体质态等主要指标均居全市第一方阵,初步树立了淮安区农业项目建设品牌。

  龙头带动——传统农田变身“食材车间”

  “以前我们种蔬菜最大的难题就是愁卖,现在‘它’要什么,我们种什么,每亩能收入5000元左右。”春节期间,淮安区施河镇蔬菜种植大户孙德胜格外的忙碌,今年他种植的20亩青菜和大白菜,迎来了大丰收。

  孙德胜口中的“它”是该区中央厨房和一二三产融合创新项目。得益于此项目,该区一大批像孙德胜这样的种植户搭上了致富快车。“我们通过和周边农场、合作社以及广大农户的合作,由他们种植标准化农产品,再由企业负责研发、加工和流通环节,各方分工协作,共享增值收益。”中央厨房项目建设单位、江苏百斯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强众告诉记者,该项目通过建立种养殖基地,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产品市场服务业“三产”深度融合,不断拉长农业产业链,实现产业互补增效。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值15亿元、利税1.5亿元以上。

  龙头企业、农业业主、专合组织“三驾马车”拉动,加快了该区现代农业由“点”到‘面’的扩张速度。去年,该区新增高标准农田9.2万亩、高效设施农业(渔业)2.6万亩、家庭农场规模经营面积7万亩;新增国家和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6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6个、省市级龙头企业5个。

  一头连着生产基地,一头连着市场。今年,该区将进一步加大对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开辟市场,借助农业博览会、展览会等平台,将淮安区名特优加工农产品向外推介,为农业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搭建平台,争创销售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以上,完成100亩以上规模土地流转8万亩以上。

  片区抱团——特色农业锻造“产业基地”

  “去年,南闸镇柏庄村将全村3600亩土地全面进行流转,招引了中草药养生产业园项目,租金每年648余万元,直接带动 500多农户就业。”淮安区南闸镇党委书记徐殿忠告诉记者,由于白马湖周边生态环境好,非常适合中草药的种植,该产业园在种好数千亩茶用菊花的同时,还引进了白芍、丹参、红花、桔梗、百合等具有经济效益和观赏效益的生态观光农业,形成了生态和经济价值的双赢,成为白马湖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上的医养“新基地”。

  特色农业产业加速“合体”,带动基地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是该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头戏。去年,该区新增各类园区面积1.1万亩,成功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仇桥镇被列为全省农业特色小镇。

  “相对集中连片的产业布局,扭转了我区过去‘小打小闹’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淮安区区长施恩佩说,今年,淮安区将围绕“4+1”产业特色,加速推进黄河故道、绿草荡淮流路、白马湖大运河三条沿线农业产业带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10万亩连片优质稻米基地、集约化循环水对虾基地等项目,新增辣椒和西瓜等大中小棚1.2万亩、高效设施渔业2000亩;新增特色水产2000亩、水生蔬菜5000亩、蛋鸽10万对以上,全力打造车桥芡实之乡、流均荷藕之乡、钦工蛋鸽生产繁殖基地。

  接二连三——新兴业态补齐“农业短板”

  2月26日,江苏奥斯忒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加班加点地将糯米藕、钦工肉圆、蒲菜等淮扬菜代表性菜品一一打装成包。“我们在省内建立数十个农产品种植基地,通过订单回购、连接合作社、种苗补贴等方式,带动6000多名农户增收。目前,公司的产品销售‘线上+线下’协调共赢, 去年公司营业额达2亿余元。”公司负责人翟士斌说。

  在此之前,该区以原淮安南闸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江苏省现代渔业精品园为建设基础,以发展水稻、水产、中药材为主导一产,农产品加工为二产,产品销售和观光休闲旅游为三产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国家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今年,淮安区将重点推进全稳农牧科技、中央厨房二期等6个亿元以上项目,新竣工3000万元以上农业加工项目不少于15个,新引进亿元项目4个以上,新增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20个,在园区和企业尝试建立智能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创新探索生态循环农业项目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记者 杜勇清)

标签:

责任编辑: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