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践行“恩来精神”建设总理家乡
中国江苏网3月5日讯 “周恩来纪念馆陈列馆新展今天开展,赶紧带着孩子过来了。”2月25日下午,63岁的淮安区市民赵秀英和家人一起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人民总理周恩来》基本陈列展。她告诉记者,“瞻仰周恩来纪念馆,讲周恩来故事,用周恩来精神教育下一代,是我们家持续了二十几年的传统。”
离乡百余载,点滴在心头。在淮安区120万人民心中,周恩来总理从来不曾远去,他的精神激励引领着一代又一代淮安区人坚定信仰、开拓进取、克难奋进、砥砺前行,成为淮安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挖掘“恩来精神”时代内涵
走进周恩来故居和周恩来纪念馆陈列馆,总理用过的书桌、补了又补的衬衫……一件件展品和背后那一个个触动心灵的故事,让前来瞻仰的群众以更加直接和生动的方式走近伟人周恩来和他的精神世界。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淮安区结合不同时期学习教育活动的主题,充分挖掘周恩来诞生地红色资源,通过打造实境课堂,举办周恩来精神研讨会等方式,变现场为课堂,变素材为教材,变讲解为互动,深入挖掘周恩来精神的时代内涵。
组织党校名师、党建专家和领导干部对周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进行系统研究,以周恩来楷模形象全面诠释 “四讲四有”丰富内涵;组建周恩来事迹宣讲团,结合“党课名师”、“示范党课”项目,培育《淮安文化与周恩来精神》等系列课程;编排话剧《周恩来与故乡》等系列节目,拍摄《一个人和一座城》等系列电教片,建立“周恩来纪念网”,推动“恩来精神”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让党员群众更为直观深刻感受到伟人风范和崇高品质……
针对少数党员干部作风飘浮的现象,淮安区通过学习研讨、典型解剖等形式,
引导大家按照周总理“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求实效”的要求,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须有我”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该区还对照周恩来精神具体内涵,制定了党员履责负面清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十项规定,排查不合格党员500余人,给予处置98人。
将“恩来精神”内化为精神追求
“每天上班经过桃花垠,都会以崇敬的心情看几眼周恩来纪念馆。”淮安区姑娘张婷大学毕业后进入宁波一家检察院工作,两年后主动调回家乡淮安区检察院,并迅速成长为全市“十佳”。在“学恩来精神,做合格检察人”活动中,她写下了上述感言。
近年来,淮安区党员干部自觉践行“恩来精神”,以实际行动建设周总理家乡。
政法系统开展“精神育警”主题教育活动,把周恩来精神内化为淮安区政法干警的崇高信仰。围绕“铸魂、立德、提神、守廉”目标实施“五大行动”,打造出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特色鲜明、素质过硬的政法队伍。活动开展以来,该区民间纠纷调处成功率99.63%,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满意率89.9%;公众安全感指数95.5%,20多名干警受到省级表彰。
颜正明,淮安区苏嘴镇一名普通农民。1996年退休以来,他行程8万多公里,募集资金近200万元,帮助600多名孤困学子圆了上学梦。当被人问及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周恩来精神。”颜正明的回答干脆而响亮,“作为开国总理的周恩来,26年只做了两双皮鞋,死后没有留下遗产。我现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更应该发挥余热为群众多做贡献。”
在淮安区,数万个“颜正明”们在“恩来精神”的激励下,以自己的方式服务群众,服务发展。
将“恩来精神”外化为发展动力
翻开淮安区2017年的成绩单,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97亿元,增长12.1%,城乡居民收入和5年前相比,一个增长了80%左右,一个增长了70%左右。
“在周恩来同志的心中,人民二字重千钧。学习和传承周恩来精神,以他的严实作风和为民情怀为标准和镜子,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对周恩来同志最好的缅怀。”淮安区委书记徐子佳介绍,2017年,淮安区投入16.73亿元,完成了卫生安全、环境提升等32项惠民工程。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17年,淮安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680人次,发放创业贷款2118万元,支持自主创业3000余人,获批省市级创业孵化基地4家。
社会保障,保的是民生,更是民心。2017年,淮安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残疾人补贴全面提标,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面达96.3%,累计投入4.29亿元实现3.06万建档立卡户脱贫。
“2018年,我们将牢记习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嘱托,推动全区科学发展迈上新台阶,向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献礼,”徐子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