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建立工程项目建设廉政风险防范新机制
中国江苏网12月13日淮安讯(朱崇君)纪检派驻机构改革后,为把淮安市委关于切实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监督制约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淮安市纪委驻市住建局纪检组紧紧抓住驻在部门工程项目建设中廉政风险防范的关键环节,创新思路、多措并举,狠抓廉政风险防控,为工程项目建设涂上“防腐剂”,构建起廉政风险防范新机制。
首先,深入排查工程建设中的廉政风险点。创新开展“廉政风险源点排查月”活动,要求各单位以处室、直属单位、派出机构为单位开展自我排查,找准廉政风险源点,完善防范措施,制定岗位职权清单、风险点清单、防控清单和风险防控责任书。在此基础上,突出针对工程项目建设特点,指导被监督单位制定完善了有关监管方案,仔细梳理各环节廉政风险源点,特别是招投标、原材料质量等重要环节、薄弱环节,找准表现形式,制定防范措施。
其次,探索落实工程项目建设中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要求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在成立项目管理机构的同时,建立临时党组织,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程项目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建立项目党风廉政建设巡查工作机制,着力发现问题、强化震慑、推动治本。加强常态化监督检查,强化压力传导,固化责任链条,推进项目建管各方履职尽责。
再次,完善创新监督管理制度。一是指导驻在部门出台《工程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工程前期手续办理、招标投标、合同签订、施工管理、验收交付、资金拨付、档案管理等一系列程序;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加大对承建单位的质量考核力度。二是对按规定应进行招标的项目,严格执行招标相关规定。对按规定不需要公开招标的服务单位的选择,设立了重点项目服务类企业库,在驻在门户网站发布招标公告,通过资格审查,确定工程项目检测、造价咨询、招标代理、工程监理4类库,在开展立项、施工图设计等工作的同时,经会商市审计局、市财政评审办公室等部门,在派驻纪检组的监督下,以摇号的方式选择重点工程服务单位,把监督寓于服务之中、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三是在招投标环节发放诚信廉洁倡议书,在合同签订环节建立工程合同、廉政合同“双签”制度,及时提出廉洁要求,明确双方责任,防止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在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前集中对工程指挥部人员、项目部人员、施工队负责人、监理单位监理人员进行廉政教育。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工程量变更的,严格执行“先批准,后变更,再实施”的程序,且邀请财政、审计等部门把关,做到“全方位公开、全过程监督、全覆盖责任”。 四是推进公开用权。涉及重点项目施工队伍的确定、资金拨付等重大事项,由驻在部门党委会研究讨论,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主要领导末位表态等制度,派驻纪检组参加会议进行监督。五是及时进行廉政测评和预警处置。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重点抓好廉政风险防控责任落实情况检查考核,邀请施工、监理、审计等相关单位对建设单位人员进行廉政测评。加强对廉政风险信息的收集和评估,及时采取风险提示、谈心提醒、批评教育、信访告诫、诫勉谈话、责令纠错、组织处理等措施进行预警处置。六是重点排查招投标领域违法违规现象,深入剖析形成原因,明确了应对措施。
以上创新举措虽然涉及面广,组织推进难度大,但契合社会热点问题,找准了廉政风险源点,健全完善了相关制度,促进了工程项目建设在强有力的廉政监督下进行,较好地遏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为建设廉洁淮安做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