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品牌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品牌: 鼓起淮安农民的腰包
中国江苏网11月29日淮安讯(姜波 史志荣)淮安大米、盱眙龙虾、淮安黑猪、淮安红椒、洪泽湖大闸蟹、淮安黄瓜、淮安蒲菜、高沟捆蹄……仿佛不经意间,淮安百里沃野上长成的一个个特色农产品品牌,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深深记住了淮安味道。淮安,这座昔日的“天下粮仓”,如今正在呈现一张张现代农业发展的崭新名片。
围绕农业资源禀赋、区域优势、产业特色,打造特色品牌,走品牌兴农、品牌强农之路,既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涵,也是淮安发展现代农业,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选择。
“淮”字号品群雄并起
初冬时节,清浦区武墩镇唐庄村村民徐文虎大棚里的红椒却长势喜人。“一亩地一季能产红椒5000斤,按每斤3块算,再加一季叶菜,一亩地一年利润约在1.5万元左右。”他说,为打造“淮安红椒”品牌,区里申请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把大家组织起来营销。打出“淮安红椒”品牌后售价比一般红椒每斤高出5毛钱左右,一亩红椒每年能多挣3000元,家里8亩大棚1年下来纯收入不低于10万元。
徐文虎只是“淮安红椒”品牌战略受益农民的一员。清江浦区现有设施化“淮安红椒”常年种植面积17万亩以上,涉及4个乡镇18个行政村,带动农户0.7万户,户均增收 8000元。“淮安红椒”一如其颜色,发展得越来越红火,不仅成为当地农户致富的特色主导产业,在全省、全国的品牌影响也日益扩大。 “淮安红椒”先后成功注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黄码牌”辣椒等9个产品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不仅有“淮安红椒”,经过多年培育,淮安农产品已经形成一个品牌族群。“淮安大米”、“盱眙龙虾”等中国驰名商标6件;“洪泽湖大闸蟹”、“淮安蒲菜”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16件,占到全省总量的近一半,领跑全省,排名全国地级市第一。
品牌就是财富,“盱眙龙虾”的品牌价值已达169.9亿元,“洪泽湖大闸蟹”的品牌价值也有78亿元。淮安农产品品牌的打响,也让淮安农民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盱眙龙虾”每斤26元—28元,烹制后最多可卖到100多元。“淮安黑猪”比一般黑猪价格高50%。而包装精美、芳香扑鼻的淮安大米一斤可卖到30一40元。
用“工业思维”提升农业生产质效
两年前,淮安开始实施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色水产和休闲农业“4+1”主导产业,如今主导产业的产值已占全市农业的五分之四。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品牌建设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抓手,用‘工业思维’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质效,实现农业转型升级,从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以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认为,只有将淮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品牌优势,才能真正发挥出农业产业巨大的财富潜力,才能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
为加快推进品牌农业建设,2015年,淮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4+1”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的意见》,决定连续每年投入财政专项资金5000万元,合理布局、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4+1”农业产业,以此引领淮安现代农业发展。
随后,市委、市政府接连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品牌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实施商标战略的意见》、《关于加强区域公共品牌及重要商标资源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扶持支持加快农业品牌创建,市农委认真领会、深入贯彻落实,积极发展农业品牌。从2017年起,该市每年从“4+1”产业引导资金中列出专项资金200万元,高起点编制农产品品牌战略规划,明确农业品牌化发展方向、具体措施,凭借政策支撑持续抢占品牌发展先机,为现代农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4+1农业产业既是我们的主导产业也是特色产业,符合农业三产融合的要求。可以说,‘4+1’工程塑造的是我们淮安农业的特色品牌。”淮安市农委主任张进成说,“‘4+1’工程实施两年来,扶持的主导产业已经开始做大做强,产业优势也已经显现出来。”如今,淮安市优质稻米基地面积扩大了240万亩,占了全市水稻种植面积一半以上;高效园艺产值达161亿元,面积达到132万亩;双汇、温氏等一大批畜禽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落户,带动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92%;虾蟹等特色水产面积60万亩,产值113亿元;各类休闲观光农业主体近600家,建成省级农业休闲观光精品线路8条。
既要“酒”香也会吆喝
实施品牌战略,产品质量是根。没有可靠优质的产品质量,品牌就是无本之木。淮安市始终坚持以品牌标准倒逼产业绿色生态循环发展,牢牢坚守住品牌发展的底线,保持品牌的良好信誉和旺盛生命力。
作为全市农业主管部门,淮安市农委突出“4+1”主导产业,制订覆盖主要品牌农产品的标准化技术规程128项,推进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严格控肥、控药、控投入品,推广生物、物理等病虫害防治技术,鼓励增施有机肥、绿肥,施用生物、低毒和低残留农药,从源头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七大专项整治与抽检力度,全市蔬菜、畜禽、水产品等例行检测合格率多年分别达到98.8%、99.67%和100%。
健全四级监管网络,试点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落实“二维码”准出制度,从田头到餐桌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将“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作为品牌认证的前提条件,完成了有效“三品”认证1117个,申报首批省级品牌农产品41个。
创新绿色生产模式,稻虾综合种养面积16.4万亩,“一地多收、一水多用”的(蟹、鱼、鸭、黄鳝)有机稻、清水虾(蟹、鱼、鸭、黄鳝)等畅销上海农展会,亩增效益2000多元,全国首例活体小龙虾出口香港;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每平方米产量100多公斤,而全程养殖污水“零”排放。
如果说,产品质量是品牌的一翼,那么恰到好处的宣传推介则是必不可少的另一翼。
“酒香也怕巷子深。”张进成说,为此市里请知名形象设计策划公司对“淮安大米”等重点品牌重新包装策划,采用母子商标模式,通过协会授权、扫码认证、全程可追溯,企业可以在母商标下标注自己的品牌,实现协会、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融合共赢发展,努力让淮安农产品金字招牌发挥黄金效应。
市农委通过各类节庆活动、农展会、农交会、招商会,以及兴建展示展销中心等多种形式,加大推介宣传力度,不断扩大“淮”字头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盱眙县连续17年聚焦小龙虾,举办盱眙国际龙虾节,“盱眙龙虾”品牌价值稳居淡水养殖水产品品牌榜首位,荣获“中国生态龙虾第一县”称号,常年带动养殖面积20万亩、从业人员20万人,造就一批百万、千万身价的“虾王”,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五分之一。
据了解,近年来,淮安市农委累计组织40多家知名品牌企业、参加各类展会百余场,一大批“淮”字头农产品常常成为大会的“香饽饽”,一度卖到脱销,优良的品质、安全的保障让市民“一见倾心、买得放心”。去年南京农展淮安专场,两天半时间,进场市民近10 万人,销售签订农产品协议5500多万元。2017淮安名特优农产品(南京)展示展销会,又将于12月1—3日精彩揭幕,届时120余家农字头企业的千余种优质农产品,将给南京和全省人民呈现一道独特靓丽的农业“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