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淮安 > 关注淮安 > 正文

0

一只虾在盱眙吃出了连锁反应 带来13.5万亩“虾稻米”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6-06 09:36:00

  中国江苏网讯 在流火的6月去盱眙,龙虾加啤酒当然必不可少。但在盱眙,好吃的不只是龙虾,“龙虾饭”也非常抢手。

  “一只虾,在盱眙吃出了连锁反应!”盱眙县委书记梁三元说,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盱眙龙虾产业已达到百亿级。近年来,盱眙县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广“虾稻共生”种养模式,推动盱眙龙虾全产业链发展。目前,盱眙除了龙虾净养面积17.5万亩,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已达13.5万亩。

  一田两种、一水两用。盱眙县龙虾协会副会长李守刚介绍,“我们在全省率先创新虾稻共作养殖模式,稻田里养龙虾是一种产业复合、种养结合的形式:虾为稻除草、松土、增肥,稻为虾供饵、遮阴、避害,这样的协作可谓相得益彰。在小龙虾生长过程中,不运用化学肥料、农药,最终到达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的效果。这样产出的米更香甜、品质更安全,虾更洁净、肉质更美味。”

  在盱眙县兴隆乡,这里有全县最大的稻虾共生龙虾养殖示范基地。盱眙县在这里率先推广稻虾共生养殖模式,同时成立龙虾暂养基地,探索养殖方法,积累养殖经验,努力实现错季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当地党委探索组建水产养殖协会,成立水产党支部,动员有条件的村民加入协会,吸纳党员养殖户加入水产党支部,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集聚优势力量,打造“龙虾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做实富民的产业基础。

  “虾稻共生”种养模式可实现亩产优质龙虾100公斤、生态稻米400公斤,亩均增加收益3000元以上。北大硕士段德峰2015年回到家乡盱眙,在黄花塘镇五星村承包了1500亩农田和150亩水面,搞起了“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段德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年产水稻900斤、龙虾近300斤,全年亩产值超过1.5万元,去掉成本2000多元,净收入1.2万元。小龙虾不仅营养丰富、美味可口,而且全身是宝,其加工出来的虾壳素普遍使用于食品、医药及日用品工业,且应用率很高。

  “虾稻共生”种养模式生产出来的大米,盱眙县龙虾产业集团已经注册商标“虾稻米”。由于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米粒饱满香甜,“虾稻米”一斤卖到10—15元,去年生产了100万斤,全部脱销。

  虾稻共生,效益共增,吸引了大量农户纷纷尝试,农民效益倍增。“虾稻共生”种养大户刘学龙说,今年根据市场对优质龙虾、稻米的需求,成立了刘氏虾稻共作家庭农场,从事虾稻共作现代新型农业产业。“刘氏虾稻共作家庭农场流转土地约3000亩,已建成标准化虾稻共生池塘85个,投放虾苗20万斤,用工110多人。预计每年将亩产优质商品虾150公斤,亩产优质虾稻米450公斤,亩均纯收入6500元左右。”当地不少规模较小的养殖户抱团发展,打造更具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基地,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只虾带动一片稻,带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方向。目前,盱眙县“龙虾+”的种养面积已突破13万亩,涌现出小河农业、碧绿园等500亩以上多个连片虾稻综合种养基地。“龙虾+”养殖模式的推开为全县5000多名农民找到了创业致富之路,农民增加相关收入超过4亿元。“虾稻共作”开启了全国龙虾养殖新模式,而“盱眙模式”作为稻渔综合种养的模板在全省推广,并得到国家农业部调研组的积极评价。

  ■通讯员 周海军 余海潮 周莹

  记者 姜采蓝

标签:

责任编辑:李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