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社会组织小机构做实司法惠民大文章
中国江苏网6月2日淮安讯(周健 盛杰)去年以来,淮安市司法行政系统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司法行政工作,共建成各类社会组织219个,其中枢纽型6个,基础型161个,专业型28个,行业型23个,网络型1个,成功打造“道德模范帮帮团”“法治农民画协会”等多个社会组织品牌,惠及3万余人,成为该市司法行政创新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力量。
培育孵化出壳,政府购买推动,平台载体创新,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寻求最佳路由器。
淮安区充分利用基层法律服务所、司法惠民服务站等资源,组建成立102个基层法律服务社,以“第三方力量”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成功将司法行政服务触角延伸到村居(社区)。这是该市司法行政社会组织雏形发掘,培育孵化,出壳服务的一个投影。
2015年,该市原清河区、洪泽县入选全省16个试点单位,先行先试,探索司法行政社会组织孵化路径和服务模式。经过一年实践,全市确立以孵化中心为依托,以资源对接、购买服务、政策支持为支撑的孵化培育路径。在市司法局的统领下,各县区以孵化中心为载体,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为全市司法行政业务需求与社会资源供给服务对接提供支撑。目前,全市6个县区注册完成孵化中心。该市司法行政系统全面梳理社会组织雏形,符合基本条件的进入孵化中心入壳孵化,淮安区、淮阴区、金湖县、盱眙县实现所有乡镇(街道)基础型社会组织全覆盖。市级行业协会和县区行业协会覆盖率100%,初步形成了与司法行政业务相匹配的行业协会组织体系。
该市采取资金扶持、公益创投以及政府购买等方式,通过社会组织专业服务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共创法治文化发展中心承办专题活动5场21人次,研发“生命周期权利义务清单”法治文化系列产品。市司法局与阳光社区矫正工作服务社签订购买项目协议书,就服务方式、内容等方面达成共识并实行项目化管理。“老赵人民调解工作室”连续两年通过公益创投方式获得市民政局资金支持。
此外,淮安市司法局依托网站和新媒体平台,拓展司法行政社会组织发展空间。该市配合“律企同行”品牌,探索成立“淮安市护航防控企业法律风险研究与服务中心”,全国首个“律企同行”手机APP成功研发上线,此做法获得省市领导充分肯定。
放大职能优势,发挥典型效应,提升服务水平,社会组织品牌打造找准最大公约数。
“我画农民画20多年了,身近的这几个人虽然年纪不小,但都是我的徒弟,他们对画法治农民画很感兴趣。”陆老,今年71岁,从事农民画创作多年,是淮安区“法治农民画协会”的会员,目前该协会像陆老这样的会员有53名。淮安区充分利用中国四大农民画种之一“博里农民画”创作人员多、社会影响多的优势,孵化培育“法治农民画协会”,将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法治文化优势,编印《法治农民画册》,提高法治文化传播率,协会自成立以来,共创作德法题材农民画100余幅。
去年以来,市司法局围绕司法行政特色亮点工作,重点孵化培育社会组织品牌,引导县区放大潘恒球“青少年义务普法”名人效应,组建“恒球普法工作室”;挖掘喻文忠“网上调解”品牌优势,成立“三老普法调解室”;利用张巨坤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调解社会影响,注册“巨坤调解工作室”;发挥乡贤模范人格魅力,组建“人民调解道德模范帮帮团”,培育出20多个立得住,树得起,叫得响,过得硬的司法行政社会组织品牌。
立足地域特色,聚焦群众需求,扩大覆盖范围,社会组织功效发挥找到最稳立足点。
盱眙县安置帮教协会,围绕当地龙虾产业独特优势做文章,联合县技师学院,破解安置帮教对象就业难题。该县特殊人群中有111人从事龙虾养殖,48人从事龙虾烹饪,61人从事龙虾产业生意,此做法获省司法厅高度肯定。清江浦区普法联谊社研发创作清江浦特色法治文艺节目200多个。金湖县围绕“荷都”特色,成立荷都法轩普法艺术队,“荷花节”期间向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朋友展示法治文化。一年多来,该共开展普法演出80多场次,普法对象5000余人次。
该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自开始之初,就注重顶层设计,在总体推进、全面达标的基础上,采取“规定动作+自选动作”方式,避免“千城一面”。同时该市聚焦群众法律服务需求集中、司法行政力量薄弱领域,强化司法行政社会组织服务有效供给,将触角延伸至群众最需要地方,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年来,全市社会组织参与服务重点工作200多项,开展各类普法活动975场次,成功参与调解纠纷1395起,为群众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790万元。
联系电话:025-84737000,联系邮箱:jubao@js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