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淮安15年后“黑户”女子迎来贵州亲人
杨光平和妹妹杨光香与姐姐杨光招相认
●“黑户”女子写出的“蝌蚪文”牵出身世之谜
中国江苏网4月27日讯 从去年4月开始,淮阴公安分局人口管理大队便组织人手,部署落实辖区内无户口人员的户籍问题。当大队民警徐永玲来到王兴镇练湖村王炳伟家时,却发现他的“妻子”杨萍自2002年两人生活在一起后就一直没有户口,是个当地人口中地地道道的“黑户”。“因为杨萍精神有点问题,当时我们前后去了王炳伟家3次,起初不论我们怎么问,杨萍都不说一句话,后来和我们熟悉后,她渐渐地开始说话了,可说出来的话我们完全不懂。”徐永玲告诉记者,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放弃。
在一次偶然的交流中,徐永玲从杨萍的婆婆厉秀英处了解到,杨萍不仅会写字,还喜欢看报。得知这个消息的徐永玲非常高兴,她带着王兴派出所民警张敏找到了杨萍,连哄带逗地让她写下了一排汉字。“这些汉字的笔画弯弯曲曲的,就像蝌蚪文一样。当时她先写出了‘韦先群’3个字,应该是个人名,然后又写出了贵州省贵定县一个我们并不认识的地名,但有这个信息我们就知道如何下手了。”徐永玲和张敏先后数次联系贵定县警方,并将杨萍的DNA信息上传至全国走失人员库。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贵定县警方传来消息,这个所谓的杨萍其实是15年前走失的当地居民杨光招。
●15年后再见家乡美食“花米饭”,虽已发硬,她一把抓起吃了一口
在两地警方的安排下,杨光招的二弟杨光平带着弟弟、妹妹和杨光招的儿子、女儿来到淮阴区王兴镇。看见姐姐坐在板凳上,杨光平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立马跑上前去,紧跟其后的妹妹杨光香也上前一把抱住杨光招痛哭,没想到姐姐上来就给了弟弟一个耳光。被姐姐打了耳光之后,杨光平不仅一点也不生气,还笑着说:“我懂,姐姐认出了我,她之所以打我,是埋怨我这么多年为什么不来找她。其实我们有找啊,当年光是印寻人启事就花了几千块钱,找了几年后,有人说姐姐不在人世了,可我们依然不信,所以姐姐的户口至今没有被注销。”
说着,杨光平将一对年轻男女拉到姐姐面前。“姐姐,你还认识他们不,他们是你的儿子和女儿啊!”听到这话后,杨光招先是愣了一下,然后也打了儿子罗焕勋一个耳光。此时的罗焕勋激动得痛哭流涕,他告诉记者,当时妈妈走失时自己才8岁,自己最难忘的就是妈妈的眼神,“没想到今天我又看见了,真心谢谢淮安的民警同志”。
在杨光平的印象中,2002年4月的一天上午,姐姐背着竹筐去镇上的集市售卖采来的野菜,可当天下午却没有回家。“我们一家人像疯了一样寻找,把寻人启事一直贴到小河边,甚至连远嫁到浙江的妹妹家我们都找了,却连一点姐姐的消息都没有。”杨光平说。
杨光平告诉记者,杨光招笔下的“韦先群”应该是“韦先金”,是他们的母亲的名字,“妈妈没能等到姐姐回来,在2009年的时候就去世了,直到离开人世的时候,她依然惦记着我大姐。爸爸的身体不错,可今年也82岁了,年纪大了,也不能赶这么远的路,我们就让他在家里等消息”。
为了唤醒杨光招对家乡的记忆,杨光平还带来了当地特有的花米饭让她尝尝。“我们家是布依族人,这是我们那的特产。再过几天就到我们当地的传统节日‘四月八’了,每年这个时候大伙都会吃花米饭,这是用山里采摘的各种有利于身体的植物染色做成的。在我印象中,姐姐非常喜欢吃,所以带了这么一大袋。可经过这几天的赶路,袋子里的花米饭都硬了,还是蒸软了再吃吧。”听了这话,杨光招还是伸手抓了一把放进嘴里吃起来,然后“嗯”了一声。
●赤脚流浪至淮安,被好心母子收留,弟弟表态去留全凭姐姐意愿
说起“儿媳”的来历,王炳伟满头白发的母亲厉秀英依然记得当年的情形。“那时已经是2002年年底了,我们在村口的一条小路上看见穿的破破烂烂的她,大冷天的,这个孩子居然连鞋都没穿,脚上有一道道的口子,最大的口子有筷子这么宽。”厉秀英告诉记者,发现她之后,她和儿子立即将她带回了家。厉秀英给她下了一大碗面条,被她吃得干干净净。“天冷了,不能再这样让她在外面流浪了,我们就收留了她,让她和我儿子过日子。问了好多次后,我们才勉强听出她姓杨,可叫什么名字却怎么也不知道,于是我们就干脆叫她杨萍,萍水相逢的萍。”
在邻居刘大姐的印象中,王家的这个儿媳妇平时肯干活,插秧种油菜都行,就是不怎么和别人交流。“她的老公公一直卧床不起,平时她婆婆会买些报纸给她公公打发时间,而她拿到报纸后就会不停地看。当时我们也不明白她为什么喜欢看报纸,现在想想可能是想找她家人的消息吧。”刘大姐说。
因为杨光招老家的丈夫已经去世,孩子们又都在外地打工,谈起下一步该怎么办,杨光平代表全家人告诉民警和记者:“全凭姐姐的意愿,她愿意回去我们就接她回家,不愿意回去,我们就让她留下,然后有空就来看她。”听了这个想法后,王炳伟和厉秀英也都点头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