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委市政府召开聚力创新行动大会
中国江苏网讯 昨日下午,我市将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国家创新型城市推进会、人才工作会议等方面内容集中整合,以电视电话会形式,召开全市聚力创新行动大会。市委书记姚晓东从为什么要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之路、如何走具有淮安特色的区域创新之路、在当前道路上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是什么、政府应该扮演好什么样的角色四个方面,对如何走好淮安科技创新之路提出要求。他强调,全市上下要把“聚力创新”的旋律奏得更响,把科技创新这个“核心的核心”抓得更紧,持续深化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淮安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代市长蔡丽新就大力实施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进行了全面部署。市领导王维凯、张彤、戚寿余、唐道伦、李森、葛平、周毅等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戚寿余主持会议。
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题报告,第二阶段召开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平凯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从科技创新现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等方面,为大家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康乃馨织造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周玉海、上淮动力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志玉结合创新实践,分享了企业的创业经验和体会。与会人员大开眼界、深受启发。
姚晓东在深刻分析了我市科技创新面临的新形势后说,科技创新是淮安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实现到2020年科技发展主要指标位居苏北前列,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必须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切实解决好路径依赖、结构固化、要素制约等问题,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姚晓东指出,走具有淮安特色的区域创新之路,要坚持内外资源并用,一方面,要更大力度引进创新资源;另一方面,要更大力度整合创新资源。要坚持上下两端延伸,要在打造更多创新优势、特色的同时,提升淮安“创新高度”。同时下大力气补缺补短补软,努力把短板拉长、把弱项做强。要坚持点面统筹推进,着力培育一批行业领先、产品高端、各怀绝技、充满活力的科技型企业,同时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以创新驱动战略引领发展全局。要坚持政企同频共振,政府要转变履行创新职能的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广大企业要锤炼战略眼光和战略耐性,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抓创新,努力当好淮安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在当前科技创新道路上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是什么?姚晓东说,我们既要统筹推进、全面提升,更要立足淮安自身实际,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指成拳、精准发力,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一要在促进企业创新“百花齐放”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力度,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进培育更多占据产业、技术制高点的项目和企业,尽快实现创新型领军企业零的突破。高度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科技“小巨人”。积极引导广大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产品供给质量。二要在打造科技人才“集聚高地”上下功夫。各地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配套出台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正确处理外来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培养的关系,坚持一手抓培养、一手抓引进。重点关注三类人才群体。三要在破除创新成果转化“孤岛现象”上下功夫。深化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完善转移转化市场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规范有序交易流转,打通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融合通道。
姚晓东强调,政府是创新生态建设的主体,必须担起这个责任,做创新发展的引领者、创新机制的优化者、创新平台的搭建者、创新文化的倡导者,着力打造新常态下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在全社会形成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
蔡丽新在讲话中指出,全市上下要牢牢把握“聚力创新”这一发展取向,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大力实施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力争到2019年,全市区域创新实力显著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创新质态明显优化,努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优势,力争科技发展主要指标位居苏北前列;着力打造自主创新高地、人才集聚高地和成果转化高地,基本建成知识产权“零侵权”城市,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今年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主体作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大统筹力度,做优创新发展平台;健全工作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她强调,创新发展是一场社会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各方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激发内在活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多元投入机制、严格知识产权保护,不断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会议对2016年以来科技创新重大成果、先进典型和重大载体进行了颁奖授牌,市科技局、淮阴区、淮阴工学院、清华大学淮安新能源材料研究院作交流发言。会议印发了《淮安市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7-2019年)》《关于淮安市聚力产业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若干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