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淮安市经济运行情况
中国江苏网讯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两大目标,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根据省反馈结果,我市有10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其中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2项指标增速全省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二,第一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投资3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三。各项指标继续位居苏北前列,主要指标增速均保持在合理区间。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16年,全市实现GDP 30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增速苏北第2,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4.61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1268.15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1455.24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11.2:42.9:45.9调整升级为10.6:41.7:47.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7.7%,比上年提升1.8个百分点,高出二产6.1个百分点。人均GDP 62446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折算9401美元),增长8.6%。
二、农业生产保持稳定,播种面积稳中有升
2016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89.99万亩,比上年增加2.63万亩,其中夏粮面积463.08万亩,增加1.47万亩;秋粮面积526.91万亩,增加1.15万亩。但受极端气候因素影响,粮食总产量458.55万吨,比上年减少8.67万吨,下降1.9%。其中,夏粮总产量170.57万吨,比上年减少6.80万吨,下降3.8%;秋粮总产量287.98万吨,比上年减少1.87万吨,下降0.6%。
全年油料种植面积43.71万亩,比上年减少1.0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45.65万亩,比上年增加0.92万亩。全年完成成片造林面积2.5万亩。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6.10万吨,比上年下降1.0%。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2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4%。
三、工业经济运行平稳,特色产业加速集聚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26.18亿元,比上年增长9.8%,增速居全省第3,苏北第2。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47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实现利润总额400.79亿元,比上年增长8.5%。单位GDP能耗下降4.5%,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全市“4+2”工业优势特色产业在库企业1025户,比上年底增加64户。盐化新材料、食品、特钢及装备制造等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其中食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产值1015.9亿,比上年增长14.6%,成为“4+2”产业中继电子信息产业后第二个规模突破千亿的产业。两大新兴产业呈集群式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214.5亿元,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4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0%和10.4%,成为工业结构调整的新引擎。
四、投资规模持续扩张,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
2016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3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增速位居全省第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1518.49亿元,增长17.3%,增速位居全省第3。技改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工业技改项目投资690.4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达45.4%。民间投资增速加快,全市民间项目投资完成1781.94亿元,增长15.4%,增速比前三季度上升了0.9个百分点。220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德科玛半导体、时代芯存相变存储器等一批投资超百亿元重大项目顺利开工。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21.41亿元,增长13.3%,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以下为网签数)1130.6万平米,比上年增长41.3%;商品住房销售面积974.8万平米,比上年增长49.9%。
五、内需市场较快增长,外资外贸难中有进
201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08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1.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64.50亿元,增长11.4%;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9.33亿元,增长13.7%。从商品分类来看,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4.3%,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7.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9.5%。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汽车零售额127.89亿元,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4.4%,比上年增长21.9%,汽车销售对消费市场贡献突出。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5.0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1%。其中,出口26.98亿美元,下降10.3%;进口8.06亿美元,下降28.1%。新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59个,超亿美元项目10个,居苏北第一。注册外资实际到账 11.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3%。
六、财政收入结构改善,金融信贷支撑有力
积极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及“营改增”等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2016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483.1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省政府指导性目标和市人大常委会调整后的任务。民生支出占比持续增加,财政民生类支出353.9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3.2%,比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
201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066亿元,比上年增长31.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304.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存贷款余额增速均居全省第1。从存款结构看,住户存款1360.51亿元,占全部存款的44.4%,增长14.9%;非金融企业存款1049.81亿元,占全部存款的34.2%,增长65.1%。从贷款类型来看,按贷款时限分,短期贷款772.43亿元,增长4.1%,中长期贷款1426.86亿元,增长44.2%;按行业类别分,基础设施贷款398.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6%,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932.97亿元,比上年增长30.6%。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据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结果,2016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62元,比上年增长9.2%,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从收入结构看,人均工资性收入13309元,增长8.5%;人均经营净收入4760元,增长8.4%;人均财产净收入1514元,增长16.9%;人均转移净收入3179元,增长10.2%。从常住地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35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19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2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由上年的2.14:1缩小为2.12: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2016年末,全市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85.95万人。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户数达34.38万户,比上年底增长12.6%。其中,私营企业7.43万户,比上年增长15.7%;个体工商户24.57万户,比上年增长11.6%。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78万人,再就业4.3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50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2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7%。
八、消费价格温和上涨,食品价格涨幅较大
2016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2.2,比上年上涨2.2%,涨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价格“五涨二跌一平”,食品烟酒涨4.8%,生活用品及服务涨1.8%,教育文化和娱乐涨0.4%,医疗保健涨12.7%,其他用品和服务涨2.6%,衣着跌0.6%,交通和通信跌2.2%,居住基本持平。
全年食品价格上涨7.7%,与前两年低于2%的涨幅相比明显扩大。食品类占权重较大的鲜菜、猪肉、淡水鱼价格分别上涨14.5%、20.1%、14.5%。另外,受医改“翘尾”影响,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12.7%,一定程度拉高了价格指数。
过去的一年,全市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今年,全市上下将继续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以践行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扣“两聚一高”,聚焦“两大目标”,实施“六大战略”,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而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