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a.jpg
04月25日

江苏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小目标”来啦!

本次出台的《意见》,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以关键任务、重点工程为抓手,着重强化交通运输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江苏交通的发展要求,以补齐铁路、航空和过江通道等短板为重点,着力建设衔接顺畅、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立体交通网。

发布人

发布现场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处长魏赟: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建设交通强国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创建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最近,我省印发了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意见。经省政府领导同志批准,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和解读《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意见》,并回答记者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有:省交通运输厅陆永泉厅长、凌耀初总工程师,省发展改革委赵建军副主任,省自然资源厅倪红升副巡视员,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周鳌梁处长,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戴明忠处长。我是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魏赟,受省政府徐莹副秘书长委托,主持本场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主要内容:一是介绍省委、省政府《意见》的主要内容和我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进展情况。二是回答记者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请省交通运输厅陆永泉厅长做综合发布。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交通运输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和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加速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奋力打造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更坚实战略支撑,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在,由我向大家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意见》制定出台背景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交通运输的发展要求是当好先行,发展路径是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目的是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省委省政府着眼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目标定位,把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全省全局性重点工作和“最迫切”的任务加以推进。娄勤俭书记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指导,要求针对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存在铁路发展不均衡、航空弱等突出问题,瞄准重大战略需求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国家规划大框架下,以我为主、系统谋划、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吴政隆省长多次主持召开交通建设专题会,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强调要抢抓多重国家战略在江苏叠加的机遇,加大交通有效投资力度,加快补齐短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今年2月1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春节后第一个全省性大会——交通强省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会议,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交通运输工作重点和要求。娄勤俭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到2035年,我们将基本实现一日联通全球、半日通达全国、2小时畅行全省、各设区市1.5小时抵达南京,货物经由江苏口岸直运主要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基本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国际领先的交通强省。娄书记强调,“认识要再深化、力度要再加大、工作要再创新、责任要再落实”,用奋斗书写交通强省建设新篇章,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更坚实战略支撑。吴政隆省长在讲话中,要求以钉钉子精神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办,努力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解放思想、凝心聚力,“一盘棋”谋划、“一张图”作战、“一股劲”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截至2018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15.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711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高速公路面积密度居全国各省区之首。铁路营业总里程3126公里,其中高速快速铁路里程达到1811公里,长三角核心区(沪宁杭)形成“一小时高铁圈”。过江通道建成14座、在建4座。内河航道总里程、四级以上航道里程和密度以及港口综合通过能力、万吨级以上泊位数等均居全国第一。9个运输机场布局全面落地,实现地面交通90分钟车程覆盖全部县(市),并建成通用机场10个。积极推进客运“零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已建成综合客运枢纽17个,极大提高了群众出行换乘效率;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货运站场达到42个,数量居全国前列。

  但是,对照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需要、我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前定位,我省交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还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为在更高层面、以更高质量加快推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江苏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梳理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明确具体的保障措施。《意见》是下一阶段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意见》的出台,将更有力推动全省上下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化认识,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加大力度、创新工作,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二、《意见》主要内容和特点

  本次出台的《意见》,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以关键任务、重点工程为抓手,着重强化交通运输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江苏交通的发展要求,以补齐铁路、航空和过江通道等短板为重点,着力建设衔接顺畅、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立体交通网。

  (一)发展目标

  在发展目标方面,《意见》明确了近期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目标:近期发展目标是通过3—5年的努力,基本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效支撑和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交通强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中长期发展目标是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交通强省,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为实现近期发展目标,《意见》提出了“四三二一”的具体目标,具体是:

  一要强化“四大走廊”。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初步成型,沿江两岸高铁通道加快建设,长江黄金水道“钻石区段”功能不断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物流大走廊加快建设,航空航线对沿线节点城市和国家地区的覆盖率显著提高,交通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中欧(亚)班列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洋运输大走廊加快形成,连云港港区域性国际枢纽港、苏州(太仓)集装箱干线港、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基本建成,南通港通州湾港区建设取得突破,港口功能不断增强,近远洋航线覆盖度和密度进一步提升。大运河文化带绿色交通走廊加快建设,基本建成以水运为主的绿色运输通道和文化长廊。

  二要补齐“三大短板”。优化交通建设投资结构,重点向补短板、强弱项领域倾斜。铁路网络加快完善,基本建成全省铁路主骨架和“轨道上的2小时江苏”。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建成南京都市圈等重点区域“1小时城际交通圈”。徐州国家铁路物流中心基本建成。航空运输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南京禄口机场国际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无锡硕放机场枢纽功能得到强化,淮安淮河生态经济带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初见成效,民航总体实力大幅增强。过江通道加快建设,过江交通瓶颈基本消除。

  三要做强“两大特色”。水运优势充分发挥,水路货运周转量占总货运周转量的比例保持在三分之二以上。基本形成以铁水联运为特色的铁路货运体系,公转铁、公转水成效显著,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走在全国前列。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整体水平全国领先,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融合、无缝对接、相互支撑、互为补充,城际交通联系更高效,城乡交通发展更均衡,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

  四要投资突破“一万亿”。加强交通建设稳投资、稳预期工作,2018—2022年,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城市轨道和城市快速路建设投资总规模力争突破一万亿元。

  到2020年,我省将基本形成“三纵四横”铁路主骨架,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达到4000公里以上,其中高快速铁路里程超过2700公里。全省运输机场客、货运年保障能力分别达到7000万人次和170万吨。长江过江通道达到17座。省干线航道达标里程达到2510公里,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20.2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1520万标箱。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900公里左右,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综合客运枢纽覆盖60%左右的县级及以上城市,多式联运综合货运枢纽覆盖所有设区市、50%左右的沿江沿海重点港区和内河重点港口。

  (二)重点任务

  重点任务方面,《意见》提出重点推进八大任务、实施25项重点工作,构建由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绿色安全、智慧创新、行业治理共同组成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是着力提升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能力,重点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建设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推动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

  二是着力补齐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短板,重点推进高铁均衡发展、提升民航运输能力、全力加快过江通道建设;

  三是着力支撑引领枢纽经济发展,重点做好提升南京首位度、构建特色鲜明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增强枢纽设施功能;

  四是着力加快推进运输结构调整,重点完善铁路货运体系、完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同时要优化完善油气管网布局;

  五是着力引领区域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重点加快建设城市群城际铁路网、优化完善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网、深入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六是着力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点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

  七是着力推进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努力打好交通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增强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能力;

  八是深化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大交通管理体制,深化交通建设与运营机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三)保障措施

  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要求高、任务重,为此,《意见》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和法规制度保障、强化要素保障和强化目标考核与监督评估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尤其是在资金保障、用地用海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出台的一些措施,是《意见》的一大亮点,为《意见》得以贯彻实施并取得取预期成效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在资金保障方面,既强化财政资金保障,积极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关键作用,也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积极进入交通领域,强化债务风险防控。在积极争取国家相关资金和收费政策支持的同时,省级财政将研究组建综合交通建设和发展基金,加大对省级重点项目的支持。另外,鼓励利用收费公路专项债券、企业债券、PPP等方式,拓宽重点交通项目建设资金来源。

  在用地用海保障等方面,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建设项目用地管理的相关政策,加快高铁、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国家公路网规划和省级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同时,对其他类型交通重点项目及其配套项目的用地用海,省有关部门将积极配合争取国家支持。对事关全局的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单位落实占补平衡确有困难的,可申请部分使用省统筹补充耕地指标或通过异地补充耕地方式落实占补平衡。

  在环境保护方面,进一步强化生态环保理念,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相关要求。交通重点建设项目将尽量避让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和省生态红线一级管控区。

  三、贯彻落实《意见》的工作部署

  今年以来,尤其是2月12日交通强省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会议召开以来,全省上下掀起了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新高潮。各设区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调研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研究交通重大规划,带队协调交通运输重点工作事项,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当前交通重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明确发展目标、细化工作任务、落实保障举措、推进重点攻坚;省有关部门和单位等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强化指导、高位协调,全面加强对重大交通项目和重点交通工作的支持和保障;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凝心聚力攻难关、抓短板、补弱项,一季度全省交通运输工作实现“开门红”。

  一是交通建设投资完成额居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全省公铁水空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54亿元、同比增长12.8%,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铁路建设完成投资78.7亿元、水运建设完成投资36.2亿元、机场建设完成投资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4%、27.9%和20.7%,交通建设投资进一步向铁路等短板领域倾斜。

  二是交通重点项目开工率好于往年。列入省年度投资计划安排的37个计划开工和力争开工重大项目,已经开工27个,开工率达73%,为同期最好水平。宁淮铁路可研报告已由中铁总公司鉴定中心组织咨询评审。北沿江高铁上崇明岛方案已与上海市达成初步共识,可研报告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常泰、龙潭过江通道、京沪高速公路新沂至淮安段扩建工程、连云港民用机场迁建工程和无锡硕放机场改造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长深高速公路连云港至淮安段扩建工程、沪陕高速公路平潮至广陵段扩建工程等项目调整为“十三五”实施项目。

  三是客运结构进一步优化,铁路、民航等高品质客运出行持续快速增长。公铁水空四种运输方式完成综合客运总量2.9亿人次、同比增长0.3%,完成综合旅客周转量428亿人公里,同比增长6.1%。其中,完成铁路客运量5136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08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9.1%和11.3%;完成机场旅客吞吐量1361万人次,同比增长14.7%。

  四是综合货运平稳增长,货运结构调整有序推进。公铁水空四种运输方式完成综合货运总量4.8亿吨、同比增长4.5%,完成综合货物周转量1841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1%。其中完成机场货邮吞吐量13.9万吨,同比增长6.9%;完成远洋货运量1108万吨,货物周转量411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0.6%和0.7%。

  五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进一步强化。盐城响水“3.21”爆炸事故发生后,交通运输系统全面强化对“两客一危”、港口危险货物装卸存储、农村公路安防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管控。深入开展“两保一强”即“保安全、保畅通、强服务”专项行动,圆满完成了雨雪冰冻恶劣天气,以及春运、“两会”期间的交通运输安全和应急保畅工作。一季度,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没有发生重特大交通运输事故。

  下一阶段,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继续弘扬务实作风和奋斗精神,全力抓好交通强省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会议精神以及《意见》的贯彻落实,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挥好交通强省建设主力军作用。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着眼长远、加强系统谋划。对照《意见》要求,继续深化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研究制订《江苏综合立体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交通强国江苏方案十大样板《实施方案》。落实《长三角交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备忘录》确定的重点任务,同时,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交通运输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和落实工作。

  (二)细化举措、分解目标任务。《意见》提出了近期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目标,作出重点推进八大任务、实施25项重点工作的全面部署。贯彻好《意见》精神、落实好《意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将各项目标任务予以分解和落实,将各项政策举措予以细化。一方面,我们将提请省政府,对《意见》进行目标细化、任务分工、责任落实。另一方面,省交通运输厅将对承担的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和落实,确保承担的各项工作有部门负责、有推进举措、有考核要求、有督促检查、有成果评价。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省交通运输厅和各设区市之间的工作联系单机制,以工作联系单的形式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建立省厅领导、厅机关处室(部门)、厅属单位和基层交通运输局之间的工作挂钩机制,加强调研指导,共同破解问题。

  (三)紧抓当前、狠抓工作落实。围绕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总要求,二季度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能快则快推进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确保上半年完成投资685亿元,力争完成700亿元。重点加快推进宁淮高铁、北沿江高铁等前期工作并争取年内开工。积极配合浙江、上海加快沪苏湖铁路、沪通铁路二期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具备开工条件。重点抓好徐宿淮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连淮段协调保障,确保年内建成。全面开工建设连云港新机场。继续推进常泰、龙潭等过江通道建设。

  二是多措并举推动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分解运输结构调整任务,督促各设区市制定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区县和重点企业。大力发展公铁水联运、江海河联运等多式联运体系。着力提升铁路、水路运输比重,加快铁路建设和改造,提高既有铁路综合利用效率,加快完善内河水运网络,增强长江干线航运能力,大力推进港口集疏铁路建设,推动大宗物资运输向铁路和水路转移,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取得实效。

  三是扎实做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落实交通运输部11号令,严格禁止高耗油车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督促运输业户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中型和重型柴油货车,引导货运配送等行业应用新能源车辆。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出台LNG船舶新改建和营运惠民新政,继续推进LNG动力船舶的新建和改造。开展水路危险货物安全运输条件评估,联合制定出台高于国家现行标准的内河散装化学品船标准。督促内河船舶和江海直达船舶使用合标普通柴油。积极推动地方政府统筹规划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开展原油和成品油码头、船舶油气回收治理。

  四是更高水平提升交通出行服务品质。继续组织做好省界主线收费站撤除工作。聚焦改善农村地区出行条件,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进一步提升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和镇村公交服务水平。积极推动提升全省航班正点率,加快开辟国际国内航线。

  五是全力以赴抓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继续实施平安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遏制重特大事故。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继续推进“两客一危”和港口危化品等重点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扎实做好重大活动和重点时段运输保障,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