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常州经开区:留下“老风貌” 改出“新景致”
2024-07-11 15:26:00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7月11日常州讯 横林镇卫星村北邵村51号门前,多了许多颜色。

“这十来盆花都是我到芙蓉片区‘淘’回来的。”午后,村民邵永正侍弄着刚买不久的三角梅、百日菊、海棠等。一个多月前,应村民需求,村里帮着开辟了10余平方米的小院,让苦于无处养花的他有了莳花弄草的空间。

邵永正侍弄院里的花朵

并排的16户人家,都有了专属小院。住在最西边的邵高玉,喜欢和妻子一起,搬两张木椅,在院子里聊天乘凉,看一路之隔的沃野良田。他们脚下,是统一浇筑的灰白色水泥地。

“以前,每户人家门口的水泥地都是自己浇的,高低不平,加上材料质量良莠不齐,时间久了,开裂、凹陷等问题统统暴露出来。”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房屋,处处布满了岁月的痕迹,邵高玉跺了跺脚,“新地面刚做完一个多月,平整、安全,清清爽爽。”

房前屋后的变化,都要从北邵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工程说起。

不同于人们对卫星村“工业强村”的固有印象,自然村北邵村位于村庄东北角,一派田园风光尽收眼底。阡陌纵横间,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老房子,年久失修。里面住着的103户村民中,上了年纪的本地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占多数。

作为常州经开区唯一乡村整治更新试点片区,横林镇正在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人居环境宜居化、城乡发展融合化。乘着这股东风,卫星村两委班子决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带领全村共绘“阡陌田园、富强卫星”新图景。

经过近半年的筹划,去年11月,借助1986万元专项债资金,工程终于进场,不仅保留了自然风光,还重点实施了房屋外立面出新、污水管网施工、道路改造提升以及绿化等。“目前工程进度达90%,正进行收尾工作。”卫星村党总支副书记张志燕介绍。

这两天,村民朱保中时不时到北邵村中心位置,看看自家的四间老房子。如今,这里经过改造,有了新身份:“红小院”。

“建了70多年的老房子,因为所在位置地势低,雨天容易受淹,屋顶还会漏水,就一直用于堆放杂物。”看着“危房”变“新房”,朱保中的言语间,透露着欣喜,“村里帮着把房子推倒重建,让它有了实际的用处,我怎能不高兴呢?”

“红小院”内设村情记忆、红小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供销社四大功能分区,墙面陈列着村庄典籍、红色人物故事、特色农产品花椰菜和雪里青瓜,无不展示着北邵村的内涵与特色。未来,这里将成为村庄对外开放的“窗口”。

何芳家位于村里乡贤广场旁,她盼望着,工程早日完工,左邻右舍又能凑到一起,在广场上跳舞、打羽毛球、谈天说地。

每次到北邵村转转,张志燕的身边总围着不少村民,问进度、讲心事。“等工程土建完工,再和大家伙儿一起,挖掘本土资源‘做文化’!”她笑着说。(常景轩)

标签:花朵;卫星;横林镇
责编:季昱希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