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4日常州讯 今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早在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为今后一个时期耕地保护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日前,常州经开区在全市率先“探路”,编制完成《横林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并通过市级审查。该《方案》将有力保障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

庆丰村高标准农田影像图
“今年,横林镇拟建成高标准农田约2685亩,涉及双蓉村、卫星村、顺庄村等5个行政村,其中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范围的占总规模的77%。建设过程中,田间道路、沟渠等基础配套设施因线性工程属性不可避免会占用少量的永久基本农田。”常州经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自然资源保护与修复科科长张佳伟解释道,由于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用于种植粮食作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因此需要予以补足。
据统计,横林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因田间道路工程调出9.5025亩永久基本农田。秉持“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布局合理”的总体目标,横林镇选择位于双蓉村和卫星村2处质量较高的耕地地块,调入永久基本农田9.6975亩,并与现状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调整后的永久基本农田,不仅将增加面积0.195亩,还能发挥集中连片的规模化效益,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铺路搭桥。
乡村是耕地的主要承接地,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战场。在横山桥镇新安村前巷片区,千亩绿油油的水稻秧苗已连绵成片。
“原本这里都是零散的大棚和果园,东一块、西一块。”在新安村村委工作人员刘旭华的记忆里,过去村里耕地“非粮化”种植行为占多数。
2022年5月,横山桥镇着手建设新安标段高标准农田。“村民的土地通过流转重新回归到村集体,再通过竞标承包的方式,租赁给种田大户、专业合作社。”刘旭华介绍,此举推动了种植的科学化、粮食的高产化,提升了耕地质量以及有效利用率。
拆掉大棚、新修水渠、拓宽河道,平整的田块连着田块,一眼望不到头……如今,新安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即将成为经开区耕地保护千亩示范区。
为乡村添“绿”增“金”。“一直以来,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总量较大,增加粮食产量主要靠提高单产,对耕地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横山桥镇生态与农村办公室农业农技科工作人员张岳忠说,“土地是粮食丰产的底盘,地平了,产量就高了。以新安村为例,收成好的时候,水稻亩产量约为650公斤,小麦亩产量约为450公斤,达到了‘吨粮田’的要求。”
横林镇庆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面积为819亩,其中耕地提质改造面积636亩,不仅实现了“小田”变“大田”的目标,还提高了田块的土壤质量和种植条件;今夏,遥观镇渔庄村完成578亩高标准农田夏收任务,小麦喜获丰收……近两年,全区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34万亩。
张佳伟告诉记者,上个月,2023年度市级耕地保护激励绩效评价结果公布,横林镇名列全市镇(街道)第5名,可获得100万元资金奖励,这些资金将继续用于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等。
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未来,常州经开区将继续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从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到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红线,让每一寸土地滋养万物,生生不息。(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