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常州经开区:拓“一米宽”不如挖“千米深”
2024-03-25 14:3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3月25日常州讯 新质生产力的“新”,关键在何处?

对于“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的常州经开区来说,率先发展也率先遇到瓶颈。当人多地少面临资源环境压力,必须从宝贵的土地上长出更多高效益的项目,推动要素红利转向创新红利,才能可持续发展。

传统产业比重大,如何调优?新兴产业如何长远布局?调整带来产业的此消彼长,如何追求转移产业和接续产业的零时差,保证区域经济体量的稳定?如何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长远发展,企业更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常州经开区正寻求新的突破、新的布局、新的谋划。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围绕单项冠军、腰部企业培育,园区更新腾笼换鸟,兼顾未来产业和产业未来,“两只手”协同发力等主题,展现经开区展开的一系列实践,实现质量更优、动力更充沛的增长路径的探索。

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的“画风”,好像武侠小说中的“扫地僧”——不显山不露水,一出手,满座皆惊。

最近,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公示。常州经开区有3家企业入选,新增数量位居全市第一。至此,常州经开区已拥有8项国家单项冠军,涵盖新能源、轨道交通、绿色精品钢、新材料、智能电机等产业。

常州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乔强告诉记者,这些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起到“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作用,推动制造业从跟随模仿迈向创新驱动,是让经开制造业变得更强的一只只“领头羊”。

“冠军”如何炼成?如何在小领域实现大作为?谁能成为下一个“冠军”?连日来,记者走访这些企业,发现他们都有共同特征:低调,拥有独门秘籍,却往往不为普通人所知;执着,几十年如一日专注“打深井”,直到占据技术尖端;灵活,紧盯客户需求协同创新,不惧风雨向上攀登……他们的成长经历、发展理念,给正在转型升级、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众多企业带来启示。

何以崛起:

专注创新“窄”中寻“宽”

上世纪80年代初,芳茂山下,一家小作坊从几间猪舍、两桶油漆起家。44年过去,已成为中国涂料工业技术发展十大杰出企业。跟随江苏兰陵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陈春源,记者走进厂史馆。墙上,“创新、求实、团结、奉献”的企业精神十分瞩目。

把“一米宽”的市场做到“千米深”,是兰陵发展的真经。早在1991年,兰陵就建起了国内民营企业中第一个防腐蚀技术研究所,研发的氯磺化聚乙烯防腐涂料,填补了我国新型防腐材料生产的空白。

优异的产品自己会说话。兰陵遇到的第一个大客户宝钢,在试用产品后,果断选择与之合作,由此,兰陵打开了钢铁行业的市场,又迅速挺进石油石化、电力等市场。

多年来,兰陵专注于工业防腐与工程防护及装饰领域,建设了重防腐涂料、水性涂料、风电涂料等10个实验室和2个检测中心,组建了高级工程师8人、工程师30人,以及研发人员65人的技术中心团队,与中科大、同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大学合作研制新产品、开发新工艺。深耕于“缝隙市场”,为兰陵拓展出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国内首创微胶囊智能防腐技术,多项技术及工艺填补国内空白,达国际领先水平,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大兴机场、天府机场等1360个国家大型工程项目,都有其身影。

只需要7毫秒,四川省内水电站发出的电,经过“西电东送”重点工程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就能“闪送”到2080公里之外的江苏境内。

这7毫秒的背后,是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数十年的技术支撑。专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交直流输电、新能源发电等领域高端智能电力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博瑞电力先后参与国内已投运的20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的16个,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冠军的背后,是研发能力的领先。就拿人才培养来说,除了搭建高层次人才队伍,博瑞全力培养智造工匠,近2年来超200名一线员工完成学历提升,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两类人才的贯通互评,多维度给技术人员“搭梯子”。十多年来,博瑞电力始终保持着复合增长率百分之十几的增长。在企业董事长严伟看来,这都归功于研发创新带来的内生动力。

像兰陵、博瑞这样的企业,在常州经开区并不鲜见,他们一旦在产业坐标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就一头扎进去,保持旺盛的进取心:坚持产品“零缺陷”,今创集团成为国内轨道交通车辆配套的“头把交椅”;中天钢铁集团每年科研投入超10亿元开展技术攻关,大力推进智慧制造、“淬炼”智慧钢铁,打造国际一流优特钢品牌;长海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投产,创造了民营企业建造万吨级池窑全国第一、池窑建设速度全国第一的两项纪录,填补了江苏省内无池窑的空白,在行业内被誉为“全国民营企业第一窑”;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微电机,凭借数百项专利优势,每年每5台空调或每6台洗衣机中,就有1台微电机是“雷利造”……

动力何来:

勇争一流应时而变

常州东部向来民营经济发达。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各类村级工业园区争先冒头,呈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局面,往往一个村就专攻一个产品、一个市场。虽管理、产品有粗放色彩,但企业家们争先意识极强,一度,上海来的“星期日工程师”成为佳话。

40多年过去,随着产业科技水平提升,不少乡镇企业开始“仰望星空”,专注制造业、主攻“专精特新”。这一点,单项冠军企业尤为明显。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无论多大体量的企业,都有立志成为行业龙头的目标,期待建设基业长青的百年名企。

在中天钢铁董事局主席、总裁、党委书记董才平的领导下,中天钢铁从一家年产6万吨钢、产销不足10亿元的小型钢厂,成长为年营业收入近2000亿元、员工1.7万余名的国家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尽管近两年钢铁行业风高浪急,但中天钢铁始终保持全国第一方阵。董才平的心愿,是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世界一流企业。如今,中天钢铁从长江之畔挺进黄海之滨、江淮大地,同时开辟了多个战场:全球单体最大的优特钢棒线材精品基地,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高端绿色智能工厂,全球规模最大、技术和装备最先进的钢帘线生产基地。除产品质量本身提升,还紧紧围绕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下功夫,努力实现服务、智能化、超低排放、安全及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

勇争一流还表现在,对外把自己放到全球这个坐标系中谋发展,对内做跨界突围的产业链“链长”。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匈塞铁路、雅万高铁等高铁“走出去”项目备受瞩目。这其中,就有常州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的齿轮传动系统等核心零部件。聚焦工业传动和材料工艺两大领域,中车戚研所深入探索“无人区”,助推中国高铁走进国际市场。作为高铁核心零部件产业链链长企业,中车戚研所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持续提升,目前戚墅堰所共有合格供应商超700家,其中60%来自常州本地,配套率达到75%。

走访中,还有一个问题被频频提起:专注的同时,会让市场变小,单项冠军企业该怎么破解这个难题,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呢?答案是:应时而变,拓展优势。

随着国家对化工行业安全环保问题的重视,兰陵集团紧盯产业前沿,在水性化、光固化、高固体化、粉末化涂料等领域,创造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戚机厂实现主力机型由“和谐”逐步向“复兴”转变,推动氢能源、纯电动、混合动力等低排放机车的研发与迭代;中天钢铁依托新成立的低碳研究院,加快研究碳排放、氢冶炼、绿电等,推进“一总部、多基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如何培育:

创优环境梯度培育

成为单项冠军,不仅靠企业的自身努力,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打气。在新一轮制造业风口之下,各地都在铆足劲,培育单项冠军。

定位于“苏南智造新高地”的常州经开区,以持续深耕的定力和耐力,坚持制造业当家思路,脚踏实地发展实体经济。布局“四特三新三潜”十大产业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力度推动产业集群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以集群的生态,孵育、裂变、成长更多的优质中小企业。

目前,除制造业单项冠军外,常州经开区现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形成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

记者到常州经开区经发局、科技金融局等部门采访时,发现科室工作人员对区域内后备企业的核心产品、主要优势、创新之处、面临的困难和建议等信息,都能清晰明白地梳理描述,这份厚实的“家底”资料,都在企业被纳入培养名单后,用来专门帮助他们尽快发展,成为提供服务帮助的指南。

壮大优质企业队伍,经开还在持续发力。常州经开区实施产业强区倍增工程,出台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启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完成390家企业数字化应用诊断,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目前,全区建成各类科创载体23家,包括国家级2家。其中,中车集团作为央企,在常州经开区设有中车戚墅堰公司、中车戚研所两家重点龙头企业和科研单位。中车戚墅堰公司大力支持企业内技术人员的创业创新工作,创成省级孵化器——中国轨道交通双创园区(常州),围绕轨道交通相关技术领域,联合上下游企业,开展科创载体建设和企业培育工作,有效促进了相关科创企业的孵化发展。

今年3月,常州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在经开发行,兰陵高分子、雷利电机等11家“专精特新”企业作为“入池企业”,以60项专利为基础资产提供质押,通过专利权许可方式形成预期收益现金流,每家企业可获得450万至1380万元人民币不等的融资款项。帮助企业充分释放持有专利的价值,将无形资产转化为现金流,助推科创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常景轩)

标签:
责编:郭玲玲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