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常州经开区:万安桥下生面店 见证运河四十年
2024-03-16 09:5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3月16日常州讯 运河旁的戚墅堰老街东段,万安桥下,有一家“东街生面店”。没有招牌,也没有门头,老式橱窗用的还是一块块木板拼接而成,只有墙边歪歪扭扭的几个红色大字昭显店名。生面店前身是民国时期的茶馆“罗春阁”,周围几栋民居是不可移动文保建筑,也是罗春阁茶馆的遗迹。

东街生面店开了正好四十年。老板李经生今年七十岁,依旧精神矍铄,每天凌晨4:30,他和老伴就开始忙活。李经生做面条的原料很简单,只有面粉和碱,两者在温水中按照一定比例调和后,经过醒发、压制、冷却等系列步骤,当天早上就能出摊。记者上午去时,做好的面条已一盘盘挂在竹竿上晾晒,通过木板橱窗,李经生和购买面条的客人们正聊得起劲,说的都是从前回忆。

“年轻时我一天要做五六百斤,现在年纪大了,每天只做五十斤面,逢年过节再多做做米粉。”1984年,李经生借了一万三千元,从常州轮船公司辞职,在万安桥下开了这家生面店。当时李经生每个月的工资只有三十元,压面机是从上海采购的,做生面的手艺也是在上海学的。万安桥四周水路四通八达,万安河、东街、牌楼巷、延陵东路这一条水路线上,每天都要接待天南地北、四面八方的客人。“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上午要做500斤生面,足够一千碗面。”

上世纪80年代,东街生面店迎来了人流巅峰,不仅有戚墅堰本地人来光顾,还有运河上的船客,赶集的商人、路过的旅人。李经生回忆,老街有茶馆、布店、米市、豆市、药店,光是生面店就有四家,那时每到集市,人头攒动,几百米的石板街,半小时都走不完。

在东街“李经生”们的记忆中,1991年是不可磨灭的印记,它是戚墅堰老街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为了治水,运河河堤抬高,老街枕河而居的房屋全部拆除,从那之后,人流逐渐少了,渐渐地,中街、西街也开始改造,东街几家老店和一批文保老宅留存至今,还保留着旧时的“滋味”。

去年7月,戚墅堰街道启动万安河河道及周边景观改造提升,在店里,李经生每天关注着改造的现场进度。改造完成后的万安河成为了景观河流,站在万安桥头远眺,有水有树,老街景观尽收眼底。开春后,来东街的人肉眼可见多了起来,东街还新添了两间民宿,住户的日常聊天中,老街复兴常常被提及。

已有500多年历史的万安桥,是东街的标志性建筑,东街生面店见证了改革开放后常州漕运文化的发展,也见证了戚墅堰曾经的繁荣。

连日来,李经生发现,来光顾自家生面店的不仅多了年轻生面孔,许久不见的老朋友也来了。对于那些来东街探访发掘的人,他很乐意陪同,讲述老街故事,一起挖掘属于老街的运河文化。(常景轩)

标签:
责编:郭玲玲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