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凃贤平 王侨) 焦溪古镇近日新开了一家名叫“小满”的咖啡店。老板汤臻溢是土生土长的焦溪人,在大城市打拼几年后,借着古镇申遗的东风,回到家乡创业。从去年到今年,他深刻体会到了古镇的蓬勃发展以及未来的无限可能。
越来越多的本地年轻人开始关注焦溪古镇。汤臻溢和他们还建了微信群,经常开展文化交流及创业讨论。
“古镇老街又热闹起来了!”瑞云楼羊肉馆老板承先生也是土生土长的焦溪人,他在焦溪古镇开店多年,见证了古镇这些年的变化。“焦溪古镇的修缮,保留了古镇原汁原味的生活,很多跟我一样的原住民在这里继续居住。”他说,除了焦溪羊肉,焦溪糟扣肉、脚踏糕等传统食品也在复兴发展,让古镇更具烟火气。
市民吴小姐去过江南不少水乡古镇。当她走进焦溪古镇时,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黄石半墙的老屋、黄石铺地的老街,处处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老人们打牌谈天,孩子们追逐嬉戏,大家彼此熟悉,又相互关心。生活节奏慢,让人感受到了心灵的宁静。
“焦溪古镇处在太湖北缘,与其他江南水乡古镇相比,既有共性,又具个性。尤其在人地交互的建筑风格以及人水交互的商贸体系价值上,是对江南水乡古镇整体价值的拓展与提升,是江南乡土文化的珍贵样本。为避免过度商业化对珍贵样本的干扰,我们对焦溪古镇的发展定位是‘社区型古镇’,突出古镇文化生态与生活样态的延续与传承。真正做到让焦溪的世居户不愿离开、离乡的青年人想回来、旅居焦溪的客人体验到别样的乡愁。”焦溪古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焦溪古镇已正式作为第12个古镇全面参与了“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借助申遗的东风,将重新激活古镇的传统产业与生机,为离乡的年轻人打通一条回家的路。
这条“路”,是设施建设。焦溪古镇始终坚持遵循遗产保护改善民生、促进原住民生产生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入古镇保护修缮的整体方案,统筹推进相应水网、路网、管网、消防、亮化、智能化等市政配套和环境优化等建改项目,实现污水全集中、消防管网和智能化全覆盖。
这条“路”,是精神家园。在传统的将文物建筑变景点场所的基础上,焦溪古镇努力探索更加多元的文物活化利用模式和场景,利用承越故居完成“焦溪记忆馆”展陈,利用承氏宗祠完成“鹤峰书院”文态展陈;并联合省文投进行业态策划,导入音乐主题书店、国乐传习所、焦溪农产品创意中心等业态资源,推进焦溪古镇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发展,吸纳当地居民参与创业、就业以及相关服务型管理工作。
今年,焦溪古镇将深化“社区型古镇”建设,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修缮历史建筑等,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解决人口老龄化、房屋空置等问题;同时,系统谋划古镇文态、业态、生态融合策略,有计划地吸引高素质人群前来从业或旅居、定居,增强社会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