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10万+”,常州何以吸引人?
2023-11-06 09:58:00  来源:常州日报  
1
听新闻

本报记者 唐文竹

100203。

这是常州“人才地图”实名制统计的今年全市前三季度引进各类人才总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3.93%。

今年初,我市确立了全年12万人的引才目标。当前,我市正以超时序进度的奋发之姿朝着这一目标迈进。

聚才,产业生成“强磁场”

“我们走进畅达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创新研发的‘智慧能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实现24小时在线监测,大大提升运行功效。裕兴薄膜180米长的全自动生产线见证了从原材料到产品的全过程。各大企业集中精锐力量投向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主战场,这些场景深深吸引着我们。”

今年7月下旬,在参加钟楼区举办的“清春汇常、钟遇未来”——新能源之都就业旅行活动时,清华大学未央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二学生孟繁一这样说道。

寻一份值得奋斗的事业,成就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对人才来说,常州底蕴深厚、蓬勃起势的产业经济是其成长成才、大展手脚的丰沃土壤。

制造业是我市的最亮特色、最大优势、最强竞争力,基础好、门类全、集群强、韧性好。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汽车核心零部件、新材料等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速壮大,智能制造装备、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跻身“国家队”,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拔节起势。

正如去年落户常州的中科深蓝汇泽新能源(常州)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崔光磊所说:“这里已形成规模化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科教人才丰富、营商环境优越,更加坚定了我们深耕于此的信心。”

曾是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之一、乡镇企业发起地的常州,当前又正全力以新能源产业标注发展新高度。

截至目前,常州新能源产业集聚度位列全国前三,投资热度全国第一,“发储送用”生态闭环逐步成型。其中,动力电池领跑赛道,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专利拥有量居全国之首,产销量占全省一半、全国五分之一……骄人的成绩形成了强力的磁场,常州“人才地图”显示,前三季度全市新能源规上企业共引进人才19659人,占全市引进人才总量的19.62%,较去年同期增长7.43%;今年以来引进硕士研究生比较集中的企业中,排名前10的有9个是新能源规上企业,引进硕士研究生852人,占生产型企业引进硕士研究生总量的21.83%。

厚才,政策扩大“朋友圈”

今年秋季学期一开学,我市就马不停蹄开启了“名城名校合作行 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的步伐。9月18日—20日,金坛区委书记陆秋明率相关部门和企业,赴西安、兰州开展推介、招引人才。

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我市自2021年起全面启动“名城名校合作行 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3年来,“人才长征”的足迹已遍布大江南北,常州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广邀广纳四方英才、寻求合作良机。

随着代表团一起走出去的,还有诚意满满的政策“大礼包”——

近年来,我市以“龙城英才计划”为顶层设计,在政策体系上,不断提质扩面,逐年加强对创业人才、创新人才、青年人才、民生人才、技能人才五类人才的政策覆盖,在人才特区、人才金融、人才合作、人才服务、人才荣誉五大领域持续发力,为全市产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在扶持模式上,优化资金拨付节点,切实从“后补贴”转向“前激励”,从“锦上添花”转向“雪中送炭”,“一人一策”量身定制扶持方案,力度提档、广度扩面、深度精准的大人才扶持体系全面形成;在支持力度上,舍得以“真金白银”表“真心实意”,不断提高资助额度,全面落实聚才贡献奖1:1配套支撑,推出最高1亿元的顶尖人才特别支持,有针对性地开展“揭榜挂帅”、实施人才专项,探索组建“龙城英才计划”创投基金联合体,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最有力支撑。

面向青年人才,我市更加注重基础性保障,实施“青春留常”工程并扩大覆盖面,向本硕博毕业生及在常高校大专毕业生提供“非申即享”的“生活居住双资助”,完善“普惠+专项”的人才服务体系,并进一步推进“龙城青年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扶持青年创新创业。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市引进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共34329人,较去年同期增长17.41%,其中硕博研究生5316人,同比增长49.66%,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明显。同时,我市吸引外地人才及本地人才留常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三季度,我市引进专科及以上学历人才中,市外生源和市外专科及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同比分别增长了11.01%和13.74%,回常就业创业的常州生源毕业生更是同比增长了22.56%。

留才,环境增强“吸附力”

风起“两湖”,潮涌未来。常州“人才地图”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两湖”创新区吸纳人才动力十足——从引才单位数量看,“两湖”区域共有6282家,同比增长18.69%;从引进人才总量看,“两湖”区域共引进32184人,占全市引才总量的32.12%,同比增长28.52%。

以“两湖”为引擎,我市重塑空间格局、提升城市能级,让“天下英才汇龙城”的效应不断增强。

“生活便利度越来越高,各方面的体验越来越好,加上一系列政策支持,对我们引进人才是极大利好。”常州硅源新能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组组长任春雷说。

临湖而起,坐落于“最美湖岸线”的蓝湾国际人才公寓正在加快建设,力争年底竣工。公寓配套健全的公共空间、一站式居住服务、共创共建式社群活动,为青年人才倾力打造温暖、有趣、互动的社交与生活空间。

遥遥相望,位于新北区的溪谷人才社区也正在进行改造收尾工作,将于本月投用。在这里,一切都以“符合当下年轻人喜好”为初衷和落点,从创新创业咨询辅导到咖啡吧、剧本杀、24小时便利店,一应俱全。

“常”爱人才,“州”到服务——这句话从口号落到实处,常州下足了功夫。

自2021年起,我市以“3年建成10万套”为目标,全面启动人才公寓建设。3年来,我市按照“职住平衡、就近建设、个性共享”的原则,精准匹配区域发展层次、产业结构、人才结构,持续开发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公寓产品体系。同时配备“青年驿站”,为求职青年人才提供短期免费住宿,同步提供创业对接、求职应聘和城市融入等服务,纾解来常求职学子住宿费用高、求职压力大等问题。

人才公寓是个“小切口”,背后是拴心留才“大文章”。通过建设人才公寓,我市进一步树立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理念,健全完善求才聚才的机制,在构建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上持续加力,真正让常州成为人才汇聚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