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40905172527.jpg
常州经开区:一个包子铺里的“老城复兴”
2023-09-23 20:5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9月23日常州讯  “最近的生意很好!”在牌楼巷里开了27年,六角亭包子铺老板,76岁的蒋兴荣明显感觉到了最近这条老街人气的变化,“一屉12个的小笼馒头,有时候一个早上能卖出去四五百份!”

沿着青石板路往里走,在六角亭处右拐,便来到了蒋兴荣的包子铺。如今走进他店里的人,大多怀有一份牌楼巷的情怀,有慕名而来的游客,有寻找记忆的老市民,还有在附近施工的工人师傅……这家藏在牌楼巷深处的包子铺见证了这条运河老街的岁月变迁。

店里店外的热闹

“现在漂洋过海来买我包子的人都有。”凌晨3点刚过,夫妻就要起床,和店员们一起熬汤、剁肉、和面、擀皮,一过5点半,店里就开始陆陆续续进人了。客人中不仅有当地的街坊近邻,更有开车几十公里慕名而来尝鲜的食客。上午10点,店里最畅销的小笼包基本就卖光了。

27年来,随着夫妻俩的辛苦劳作、用料扎实,包子铺从戚大街的知名小店变成了戚墅堰的“老字号”和网红包子店。可惜的是,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许多慕名而来的人“只闻其声,难觅其踪”。

“过去在地图上也搜不到位置,经常遇到开车到戚大街来打听子包子铺的。但如果没有问对人,就比较难找了,只有进了牌楼巷,才能打听到。”蒋老板说,过去一段时间,这家包子铺既没有门头,也没有标识。

变化要从两年前开始说起。

2021年,戚墅堰“牌楼巷美食街区打造工程”开始,蒋兴荣的包子铺也穿上了“新衣裳”。在敞亮的新铺子里,街道做了古色古香的牌匾和门头,并保留了牌楼巷老街旧巷、古建故宅等传统风貌,新建了大运河景观步道、便民停车场。除此以外,街道还引进了张隆兴麻糕、米酒坊、书画铺等一批特色商铺,这些富有创意的“新面孔”为这条老街注入了新的生机。

如今坐在方桌前,透过包子铺门洞向外望去,牌楼巷内一片繁忙的景象:熙熙攘攘的人群与各式各样的商贩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场景;阳光在老街上投下交错的光影,吃完包子在巷尾的大运河景观步道走走,可以看到货船往来,运河的繁忙景象尽收眼底。

蒋兴荣感触最深的,是包子店在老街改造后的人流量:光凭早餐,一天就能卖出去500份小笼包。

“蒋老板,来份小笼包搭碗豆腐汤。”早上6点,知名书法艺术家周小兵来到包子铺。老一辈人心中的牌楼巷里不仅仅有美食,更有文化。改造完工后,老周第一时间把自己的书画工作室搬到了巷子里,开设公益书法课。

从一条街到一个片

时间来到8点,包子铺的人流来到了巅峰。

“就是这家店!”顶着安全帽,江苏信和工程建设管理公司的工程师张海彬带着工友们来到包子铺,20年前离开戚墅堰后,借着戚墅堰老小区改造项目的机会,他回到了家乡。

“从小就改不了这口甜。一定要带同事们尝尝,这味道灵不灵。”老张给工友们一人点了一份小笼包,大快朵颐后,自己又拿起手机,咔嚓咔嚓对着店里店外一通拍摄。“味道没变,这条街变了。咱们十一区今年也开始改造了。我得带着同事们好好干。”

在戚墅堰上班的李敏,曾经的家与包子铺隔了2条小路。还在上高中那会儿,要是家里没有烧早饭,她会顺着小商品铺,抄近路到包子铺买两个菜包、两个茶叶蛋带去学校与闺蜜分享,如果时间宽裕,她还会坐下来喝完豆浆再走。

大学四年,李敏在苏州读书,每当快放假了,总要吃一吃六角亭的小笼包。“喜欢和闺蜜散步,沿着牌楼巷走到运河岸,看着夕阳一点点落下。”李敏在市里谋了份工作,家也搬到了红梅公园附近,虽说新家旁也有餐摊,但她总觉得不是那个味。

大约5年前,李敏回到戚墅堰工作,常常和闺蜜们团聚,畅谈变化和未来。“这里改造得更明亮了,但是人情味还在,去年开街可热闹了,舞狮、集市,那些烟火气都回来了。”李敏说,她经常会路过老牌楼,每次到这附近总会放慢脚步,看看店铺有什么变化,哪些熟悉的面孔还在,哪些又换成了新人,就在这周末,姐妹几人又约好要一起吃早餐,然后再去茶馆坐坐,沿着老街一路向西,或打卡运河公园,或打卡火车头广场,总之,用脚丈量这方土地,用心感受这里的发展。

一路忙活到10点,包子铺的早餐档打烊。坐在椅子上休息的老蒋从电视上看到了一条新闻:包括工房西九区在内,戚墅堰街道今年将对工房十区、十一区、十三区、十五区和五益新村、中九区、戚研所新村、铁配新村、戚大街散居楼、电厂宿舍、机厂街小区、黑木桥散居楼等13个小区实施改造提升,为常州经开区本年度改造小区数量最多的板块。

站在牌楼巷的街口,老蒋感受到了阵阵和煦的河风。镜头拉回空中,在戚墅堰老城复兴的版图上,牌楼巷的改造仅是一个“点”。一支名为老城新貌的画笔正从此处着笔,将沿运河的光芒引向戚墅堰腹地,勾画起一幅复兴的画卷……(常景轩)

标签:包子;包子铺;老板
责编:张承辰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