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中国百强城市揭榜 常州位次升至21
2023-07-23 09:09:00  来源:常州日报  
1
听新闻

本报记者 董心悦

城市竞逐永不落幕,常州始终力争上游。7月18日,2023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在上海发布,常州位列全国第21位,较去年提升3位。该榜单由硬经济与软经济共7项指标综合评分而成,江苏“全员”入选,常州排名仅次于南京、苏州、无锡。

在看重经济实力的百强城市评选中连续晋级,常州并不令人诧异。近年来,常州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频频领跑苏南,经济“硬肌肉”与环境软实力相辅相成。在发力新能源之都、冲刺“GDP万亿之城”等重大目标过程中,城市不断拔节生长、蝶变焕新。

量质双升 产业兴城

此次百强城市排名中,硬经济指标,常州位列全国17,甚至超越了佛山、东莞等万亿体量城市。

实体经济既要做大、更要做优做强,多年发力制造业而不竭,常州始终遵循这一原则。

在谋发展过程中,常州坚持打好“动能转换”牌,向经济体量要质量。连续多年布局推进,先进制造业已代替传统工业成为常州产业发展的底色。2022年,常州实现GDP超9550亿元,多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共同发力。其中,新能源产业紧紧抓住时代风口,起步阶段就花大力气布局投入,产值已超5000亿元,规模还在不断增加,成为常州在新一轮城市竞逐中的“看家本领”。

今年以来,既有《关于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等重磅政策加码,在项目招引、技术攻关、成果应用等领域给予大力扶持,又有江苏时代、理想汽车等龙头企业发挥强有力的磁场作用,常州新能源版图再创佳绩。上半年,常州新能源产业投资热度蝉联全国第一,新能源整车产量突破27万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三大行业产值分别增长170.3%、25.9%和11.0%。

根据规划,今年我市全力打造更高能级的新能源之都,力争实现新能源领域产值超6000亿元,新能源板块市值突破5000亿元。新能源产业势必成为常州迈上万亿台阶的强大动能。

科技加注 创新之城

32个项目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总数创历史新高;前5月专利授权总量超1.79万件,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574件;上榜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细数常州科技创新成果,城市软硬实力齐升背后,是创新能力的托举。

科技创新,常州将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为此,常州积极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引育高端化创新人才,优化全链条科创服务。目前,全市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工业大奖数、工业强基工程数皆领跑全国地级市。

实现技术创新,项目、资金、平台一个都不能少。目前,我市3家单位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13家(项)单位(技术)入选“科创中国”系列榜单;创新主体培育奖励实行“非申即享”“直达快享”,今年已兑现奖励资金2.62亿元;今年安排6000万元中以常州创新园专项资金支持创新园核心区建设、创新载体孵化、重点项目扶持等,促进重大平台能级提升。

聚力科技自立自强,今年我市提出多措并举促进创新驱动,全力提升重大平台能级,做强科教城“创新之核”,布局天目湖储能技术研究院等新能源领域创新载体,培育更多“独角兽”“专精特新”及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之城”到“智造名城”的转变正悄然发生。

环境优越 人才强城

在留住人才、吸引投资方面,经济体量与产业规模固然重要,很大程度上,这还是一个“在哪安家”的问题。

此次全国百强城市评选中,硬经济与软经济指标各顶半边天,常州在激烈角逐中仍然保持位次前移,反映出我市营商、就业、生活等人文环境同样具有“强大磁场”——

上半年,全市引进各类人才5.2万名,同比增长24.4%;

市场主体总量达82.44万户,增长9.8%,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比96.9%,成为“绝对主力”;

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0.3%;在建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5.9%;实际到账外资10.4亿美元……

作为全国“证照分离”改革的先行地、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标杆城市、中国投资环境质量十佳城市,近年来,我市亲商友商的人文环境日益“出圈”。在企业开办、投融资等领域的多个“第一”“唯一”,切实提升了在常营商的“体感温度”。今年上半年,我市全流程办理企业开办超1.1万户,8小时内办结率达100%。共办理“一照多址”登记75户,“住改商”661户,行政登记领域各类“一件事”办理全面惠及市场主体。

人才“引、育、留、用”政策礼包,同样彰显诚意。近年来,我市出台“龙城英才计划”创业资助、企业紧缺人才资助、高校高层次人才资助等一系列政策,以5年建成10万套以上人才公寓的雄心,大力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力争将常州打造成投资兴业、创新创业、成就梦想的沃土。目前,全市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已连续九年位列全省第一。全年引进硕博人才近5000名,数量实现了三连增。

标签:常州;人才;新能源
责编:吕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