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常州第一人民医院:疫情防控中一线的温度和速度
2022-04-07 17:5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4月7日常州讯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常州第一人民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严格落实上级要求,强化院内疫情防控措施,保障日常诊疗工作有序开展,先后派出500余人,紧急支援各地核酸采集、检测,定点医院、黄码医院诊疗工作,体现疫情防控中的一院温度和速度。

在严格筑牢疫情防线的同时,全院医务人员坚守岗位,发热门诊、核酸采集和检测、门急诊和住院病房、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创伤中心等各项医疗工作有序开展。

3月18日晚上19点,72岁的张先生突发巩膜黄染、急性肾功能衰竭,被紧急送至急诊医学科。“患者送来时,已经感染性休克、多脏器衰竭,随时有生命危险,我们立即开展血液灌注、血液透析等治疗。”参与抢救的朱明慧副主任医师回忆。抢救一直持续到凌晨三点多,张先生的病情逐渐稳定,医护人员还没来得及松口气,急诊外面又传来抢救车的呼啸声。疫情期间,急诊医学科床位爆满,为最大限度保障救治,科室完善疫情下救治流程,高效用好每一份医疗资源。“这段时间危重症患者很多,最忙的时候,科室的血透机、呼吸机等设备不够用,只能跟其他科室协调借用。”令人感动的是,科室多数医护人员都选择了24小时驻守,大家打地铺、睡长凳,一个小房间最多挤过8个人,但没人有一丝怨言。

支援前线核酸采样、加强儿科发热门诊配备、外派三院发热门诊夜班……各处抽调人手,让儿科、新生儿科的医护排班捉襟见肘。与此对应的,是住院患儿的猛增。为保障科室的正常运作,医护人员不约而同地选择24小时留院值守,他们顾不上家中等候的孩子,却成了住院患儿共享的爸爸、妈妈。3月18日,外院转来一位危重患儿,进入病区已是昏迷状态,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呼吸节律不规则,CT显示脑肿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B超引导下深静脉置管……一个又一个24小时,医护人员接力救治,最终患儿转危为安。

为减少由于所住小区被封管控造成“非战斗减员”,3月15日晚上,医院倡议职工24小时留守医院,科主任、护士长带头,除外派人员外,期间约80%医务人员留院坚守一线。门急诊大科副护士长兼注射输液室护士长刘瑛印象深刻,疫情发生后,共31人的注射输液室共选派5位护士支援核酸采集工作,同时被封管控在家的有4人,日常工作面临人手短缺的情况。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刘瑛说:“其实,没发动留守的时候,不少‘老同志’就主动担当,提出留下来支援科室工作,80后、90后也是非常踊跃。家住金色新城53岁的李志寰老师担心小区被封,半夜12点多来到科室在长凳上凑合了一夜,第二天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大家相互支持、互相照应,虽然面临较大的压力,但团队迎难而上、没有怨言,只希望尽早战胜疫情。”

疫情发生后,医学检验科承担多重核酸检测任务,对外支援全市多个核酸检测基地,院内还需承担繁重的检测工作。“除了进仓做核酸检测,分子组负责人张晓磊还负责院内核酸检测人员的统筹工作,他的爱人同为兄弟单位核酸检测人员,两人都24小时驻守医院,只得把年幼的儿子托付给父母照顾。金明曾援外市核酸检测,他深知大规模核酸筛查的重要性。尽管爱人已近预产期,金明依然连续坚守在第一线。周围是常州市新冠核酸检测城市基地实验室负责人,3月13日本是下夜班的日子,但接到任务后他顾不得疲倦立刻集结队员,筹备基地工作。此后的日子,他和同事连续奋战,基地日最高检测量达到10.4万,为常州的全员检测工作提供助力。”医学检验科主任史伟峰说。

对市民而言,一份阴性的核酸报告,不仅仅是通行证也是定心丸,这张报告背后是大量核酸检测人员的努力和坚守。一轮轮的核酸检测,检测的不仅仅是新冠病毒,同时也在考验检验人员的责任和毅力。

为减少人员聚集,医院食堂采取线上订餐、统一配送模式,餐饮保障压力陡增。食堂员工放弃休息、夜以继日,全力投入到食品加工、配餐、运送等工作中,确保配餐顺利到达医生和病员手上。“总务人员除承担常规工作,如全院公共区域日常和紧急重点消杀,规范处置医疗废弃物和医源性污水等,还选派党员华静、赵宏、王阳和青年志愿者吕明睿等11位人员,支援常州市新冠核酸检测城市基地实验室、天宁区应急核酸检测中心,做好标本转运、医废处置、环境保洁消杀和物资转运等工作。”总务处主任虞忠说。

“全院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保卫人员在日常工作之余,认真执行院部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在便民核酸检测点、预检分诊、医院和各大楼出入口,严把入口‘第一关’,筑起医院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保卫处主任程俊说。

3月18日晚上,市民张女士突感左下肢麻木、肌力减退、鞍区麻木、小便不畅,经会诊考虑为马尾综合征,必须24小时内接受手术,否则将面临瘫痪风险。张女士就诊的市七院为“黄码医院”,经过上级部门协调,19日凌晨1:00,脊柱外科主任仇胥斌紧急赶到七院,穿着防护服,戴着面屏、手套,与当地医护人员克服重重困难,默契协作,2个多小时后成功完成手术。

“马尾综合征是腰椎疾病中最为凶险的并发症之一,起病急,发展快,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选择。通常这类手术的黄金时间窗口为24小时,超过24小时再手术,恢复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作为医务工作者,只要市民健康有需求,我们会以最快速度、尽最大努力做好保障。”仇胥斌表示。

不仅在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在武进国家高新区人民医院、钟楼区北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黄码医院”,以及天宁、钟楼、武进等地核酸采集点,常州市新冠核酸检测城市基地实验室、天宁区应急核酸检测中心、新北核酸检测基地等,到处都有常州一院医务工作者忙碌的身影。

疫情来袭,考验的不仅仅是冲锋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还有医院各职能部门的应急运转和调度能力。

3月18日下午6点,仅用28小时,总面积2680平方米的天宁区核酸检测中心完成建设并交付使用。这背后,是常州一院保障团队的彻夜未眠。为确保设计方案的专业性、科学性,医院专门派遣专家组对方案进行审核指导,专家组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从基地筹建开始全程参与,保证投入使用后及时准确发布核酸检测信息。同样快速筹建并顺利运转的还有儿科发热门诊、便民核酸采集点等,为将“应检尽检”人员和就医人员有效区分,减少就医人员和风险人员时空交错概率,3月18日,接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示,医务处、护理部、门诊办公室、感染管理办公室、信息中心、总务处、宣传处等部门联合行动,24小时内在医院局前街北门对面(原燃气公司)搭建便民核酸采样点,为市民提供“愿检尽检”服务。各部门连夜奋战,划分区域、搭建板房、优化流程、把控质量、制作标牌……努力确保次日院外核酸采样工作顺利开展,亮点举措被江苏电视台、常州广播电视台等多家省市级媒体点赞。

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上也是后勤保障战。深夜3点电话铃声响起,装备物资采管处工作人员从睡梦中醒来。抗疫前线需要紧急采购的被褥到了,大家来不及换衣服,直接在睡衣外披上工作服,冲进雨中搬运入库。天一亮,物资就被快速送至一线。

疫情期间,装备物资采管处除保障本院物资正常供应,更需肩负常州市新冠核酸采集队、常州市新冠核酸检测城市基地实验室、天宁区应急核酸检测中心、新北核酸检测点、各黄码医院、无锡核酸检测方舱的紧急筹备和物资供应。“退伍军人、党员陆瑶,把家中儿女交给父母照顾,自己在工作中不慎扭伤双脚,仍然坚持24小时吃住在医院;90后的李龙飞新婚不到一个星期,已经连续十几天没回家,白天负责上线新系统,晚上搬运货物……”装备物资采管处副主任徐婷说。

忙碌的还有奋战在院内外各岗位的感控人员,接收近百名透析患者的血透中心,全力保障“黄码医院”药物使用的药学部……全院医务工作者坚定信心、共克时艰,为疫情防控贡献一院力量。(刘华联 李祉萱 吴洁 冯凯)

标签:核酸;检测;核酸检测
责编:郭玲玲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