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14日常州讯 百余平方米的空间被精心划分成更衣室、原料间、罐装室、发酵区等区块。各房门间用玻璃门窗隔开,员工们全部统一服装、持证上岗。机械自动化的灌装室,一目了然的流水制作工序,全程无接触的制作过程——走进常州经开区遥观镇玉螺泉酒坊的加工区,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若不是门上挂牌的省级名特优食品小作坊标识,很难让人认为这只是一家只有几个亲戚来帮忙的家庭小作坊。
甜白酒在江南地区的饮食习惯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为已经传承了五代人的老手艺,玉螺泉甜白酒在宋剑湖一带小有名气。几十年来,玉螺泉酒坊一直坚持祖传配方及传统酿造手法,制作过程不放任何食品添加剂,酒露芳香、香醇粘郁的特色甜白酒成为遥观一代人的记忆。但随着市场上大品牌酒业向传统米酒、甜白酒的陆续扩张及各类私家酒坊的崛起,玉螺泉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自去年被区市场监管局列为名特优小作坊重点培育对象后,玉螺泉酒坊极大地提高了自身软硬件升级改造积极性,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对小作坊进行了“改头换面”。
“酒类小作坊竞争激烈,而消费者也往往更倾向于大公司大品牌的产品,有了政府发布‘名特优’产品认证后,我们的销售渠道变宽了,客户也对我们的产品质量更有信心。”玉螺泉酒坊传承人张伟明告诉记者,自去年11月成功创成省级名特优食品小作坊后,玉螺泉出产的米酒、甜白酒不仅可以供给周边居民,还可以面向商超进行挂牌销售。目前酒坊已发展有近200家稳定的销售点,在春节等销售旺季往往还供不应求。
然而在名特优小作坊申报之初,张伟明曾因名特优作坊评比标准高、难度大而犹豫过。后来,在区市场监管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玉螺泉酒坊选定作坊里的特色米酒和甜白酒作为申报产品,并通过把关原材料采购、管控现场制作、更新硬件设备、加强人员管理等多个环节的对标把控,最终成功通过申报,摘得“江苏省名特优食品作坊”荣誉称号。
“名特优小作坊的成功创建对食品小作坊未来发展,特别是对产品的质量管控、销售平台的搭建都非常有益。”经开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科科长丁伟表示,类似玉螺泉酒坊,区里的复兴为民点心店、沙裕昌变蛋坊等不少经开“老味道”也在申办名特优的过程中进行大规模整治提升,成为一批市场占有率高、产品质量好、文化气息浓、社会美誉度高的优秀食品小作坊。
在申办名特优的过程中,小作坊里的老味道不仅焕发了新活力,也逐步走向了大舞台。在扎实推动辖区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的同时,经开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推动长三角地区食品安全监管一体化进程,打造毗邻地区食品安全高质量发展共建共享区,助力小作坊里的“好味道”能更好地走出去。“目前像横山桥百叶、玉螺泉米酒等不少优质的小作坊产品可以轻松地远销省内外,成为一张张靓丽的经开美食名片。”丁伟补充道。
一块酥香的大麻糕、一碗浓稠的豆腐汤、一杯醇正的老米酒……温婉的江南水土孕育出琳琅精致的经开味道,一个个充满烟火气的小作坊满足着多样化的食品消费需求,提供着老百姓创业谋生的机会,更传承着独具特色的乡愁滋味。目前,经开区已有5家食品加工小作坊获评省级“名特优”标识,以横山桥百叶、玉螺泉甜白酒、阿林香肠等为代表的经开特色美食正走向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