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2月23日常州讯 “下个月开始,我们的芙蓉鲜螺深加工生产线就准备启动了,目前设备正在陆续安装中。计划招20个工人,把深加工业务做起来,同时搭建起互联网销售平台,把不同规格的鲜螺充分利用起来。”2月16日,在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蓉盛水产专业合作社2楼议事室,合作社负责人周仁昌正和30余名社员商议着今年的产业规划,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为下一步的发展建言献策。
统购统售 小螺蛳走上逆袭之路
2005年以前,虽然横山桥镇芙蓉片区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养殖螺蛳,但是产量小、不成规模,且大多数养殖户都上了年纪,就算销售也只是拿到附近的菜场进行零售。
2005年,在外经商的周仁昌回到家乡芙蓉,在一次路过养殖户周林度的水塘时,和他聊起了螺蛳养殖的事情。周林度告诉他,他从事螺蛳养殖已经几十年了。“这些螺蛳平时不会去卖的,要么自己吃,要么送给亲戚。”
看着捞出的新鲜螺蛳大小匀称,又十分壮实,周仁昌心中觉得可惜,像这么好的螺蛳却无人问津,是否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这一现状?于是,当晚回到家后,周仁昌脑海中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是否可以通过创办一个平台,把村民的螺蛳统一收集起来,帮助他们销售。
凭借着脑中的“灵光乍现”,周仁昌立即行动起来,他挨家挨户地敲开村民的家门,将“统购统售”的想法告诉他们。村民从一开始的不乐意、不配合,到最后发展成为“忠实粉丝”。几个月后,一筐一筐的螺蛳从村民家中搬出,一笔一笔的销售款也稳稳落入村民口袋。
尝到了甜头的村民们,养螺蛳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为了打响当地的螺蛳品牌,2005年6月,“芙蓉鲜螺”正式申请注册商标,小小的螺蛳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2009年,常州市蓉盛水产专业合作社成立,周仁昌与6位合作人携手奋斗,为“芙蓉鲜螺”的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吃豆浆长大芙蓉鲜螺畅销的秘诀
芙蓉片区坐落在“十万八千亩芙蓉圩”之中,水道阡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水产养殖面积达4500亩,每年养殖鱼种接近十亿尾。出生于1963年的周仁昌,小时候曾经帮助父母养殖水产,对芙蓉鲜螺充满信心的背后,藏着他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发现的秘诀。
周仁昌透露,芙蓉养鱼已有300多年历史,渔民们每天以鲜豆浆饲养鱼苗,而鱼池中自然生长的螺蛳沾了鱼苗的光,同样以豆浆为食,久而久之便长得壳薄、肉厚。在他看来,鱼螺套养的方式是农民致富的一大法宝。“通过鱼螺套养,可以让每亩水塘至少增加1000元的收入,利用豆浆饲养的方式,保证了当地鲜螺的口感。”周仁昌说。
新鲜的芙蓉螺蛳炒制过后,轻轻一嘬,带着汤汁的螺肉应声入口,既嫩又脆,甚是鲜美,极受食客的喜爱。2007年,芙蓉鲜螺凭借出色的口感,入选“武进十大农家招牌菜”,登上了常州市各大宾馆、饭店的餐桌。此后,周仁昌便利用芙蓉鲜螺的名气,形成繁殖—加工—销售的产业链,通过“包装”让芙蓉鲜螺“走”得更远,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让农民致富增收。
拓展深加工芙蓉鲜螺经济效益再提升
目前,芙蓉片区的螺蛳养殖户达到200多户,合作社高峰期日均销售4000—5000斤螺蛳,总销售额可占横山桥市场的1/3左右。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整个芙蓉片区每家养殖户都在鱼塘里套养螺蛳,年销售额总计千万元,30多位社员户均增收2万多元。
“以前我们收购芙蓉鲜螺都是有规格要求的,统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村民家中一些小规格的鲜螺由于不满足统购条件便处于闲置状态,今年我们便想将螺蛳深加工提上日程,通过制作开袋即食的螺蛳熟食等方式,将各种规格的鲜螺都利用起来。”周仁昌表示,“深加工启动后,芙蓉鲜螺日均销售额可达1万元左右。”
如今,走进芙蓉片区,家家户户都在塘前忙碌着,一箱箱的螺蛳从芙蓉运往全国各地,幸福的笑容在村民脸上洋溢。(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