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江苏常州:解决“急盼愁难”,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2021-09-17 14:47:00  来源:常州日报  
1
听新闻

常州“党建+社会救助”入选民政部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项目,养老服务“三项融合”做法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肯定,部、省以现场会形式推广“德康驿站”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做法,常州连续5次入选全国公益慈善城市百强榜……常州市民政局坚持“学史力行”,始终将创新作为现代民政建设的第一动力,在群众“最急”的问题上动脑筋、“最难”的事情上做文章、“最需”的服务上下功夫,一场场生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蓬勃展开,把为民服务贯穿延伸到每一处工作细节中,倾情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科技赋能智慧救助,助力困难群众急事速办

创新榜:“党建+社会救助”入选民政部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项目,统筹推进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优势,健全部门协同、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大网格+大数据”赋能救助管理服务体系获评江苏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优秀成果。

社会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常州市民政局遵循“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要求,积极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到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行动中,用科技赋能救助,为困难群众提供更温情、更高效的救助服务。

常州市民政局加快信息化和大数据在社会救助领域的运用,常州市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全面运行以来,社会救助由分散受理向集约集成、被动受理向主动研判、闭门办理向标准阳光的转变,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实现了“一门受理、一网通办、智能识别、精准救助、阳光运行”目标,已涵盖14个部门和群团组织的救助政策,开通30多项在线业务受理申请,成为跨部门应用的综合救助系统,真正做到社会救助申办“一门受理、一网通办”。目前,平台累计收到救助申请7334条、受理7127条、办结6867条,汇集全市救助数据600多万条。

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和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互联互通,实时关注所在辖区域困难群众及其救助服务需求,接收日常走访发现各类求助信息25000多条,涵盖低保、特困、低保边缘等困难群众。同时,平台“预警系统”推送大额支出预警信息2000多条,预警监测范围覆盖全市3万低收入人口。

溧阳社渚镇河口村专职网格员手机收到信息,提示所辖网格内一名困难群众出现医疗预警。网格员王琴根据平台提供的地址第一时间来到虞先生家里。原来,虞先生因为不慎摔倒导致腰部和背部骨折,已经住院治疗半个多月,导致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网格员一方面安抚患者亲属,另一方面及时向所在地民政部门报告,本着急难情况“先行救助”的原则,虞先生很快就领取到了5000元的临时救助金。

今年7月,常州市出台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在夯实低保、特困供养的基础上,9月起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与动态监测,建立低收入人口信息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瞄准救助对象精准发力,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同时,修订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完善按户保和按人保相结合的低保制度适度扩大低保覆盖范围;进一步优化就业成本抵扣、收入豁免、缓退渐退等政策,符合条件的申请或保障对象,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时,可视情分别按同期低保标准的30%和100%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突出增强兜底保障功能。今年以来,常州市累计发放低保金8906万元、特困供养金5818万元,临时救助支出234万元,惠及2.6余万困难群众。

优化养老服务,老人的愁事变成了暖心事

创新榜:近年来,常州市坚持养老与医护、事业与产业、传统模式与新兴业态“三项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形成健康养老的“常州经验”,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肯定。常州居家和社区养老试点改革被民政部、财政部评为“优秀地区”,养老服务满意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家住常州市钟楼区运河花园的王保焕老人最近很开心,他切实享受到了“适老化改造”的便利。现在他经常盛情邀请老朋友到自家参观崭新实用的卫生间。

作为长期独居的半失能老人,王保焕家中原本的卫生间设施陈旧,缺乏无障碍功能,特别是老式的浴缸,给本就行动不方便的他洗澡造成极大的困扰。在适老化改造完成后,王保焕家里的浴缸被改造为无障碍的淋浴房,同时安装上了助浴扶手和助浴椅,还增设了智能淋浴器和电动晾衣架,极大地方便了老人的日常生活。

“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是今年常州市民政局优化养老服务重点民生项目的民生实事之一。侧重为失能、半失能、失智或重度残疾老年人的低保家庭及低保边缘家庭、失独家庭、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等困难群体,通过社区摸底调查、街道初审和区民政局复审,评估确定改造家庭名单,并按“一户一案”制定改造方案,提供包含坡道改造、烟雾报警器安装,适配智能拐杖、助浴椅等46项服务。截至今年8月,常州已经为1591户老年人家庭进行了入户评估,完成改造440户,预计到11月底完成222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优化养老服务项目中,还有为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为让这一实事落细,常州市民政局出台了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列出了提供困难老年人保障、老年人福利、老年人优待等21项基本养老服务。王保焕老人可以享受到起居照料、衣物清洁等生活照料;探视和陪聊天的精神慰藉;甚至是包括洗头理发、助浴送餐等个性化服务。

在常州,王保焕老人享受的服务并不仅仅是个例。常州市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行”的总体思路,组织第三方服务单位、社会服务组织和街道社区开展线上线下各类为老服务,今年以来已有12万名老年人享受到了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与此同时,常州市今年在提升改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的基础上,设立家庭医生工作室40家,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28个,落实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各基层社区站点,用心构筑更便捷、更优质的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生活圈。

把暖人心的民生实事办成高品质的民心工程,常州还将以获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国家级改革为动力,瞄准建设长三角地区高品质、有特色的颐养之城和康养名城这一目标,持续深化养老服务业改革,大力发展银发经济。通过优化调整康复辅具租赁点布局,完善补贴标准,全年将为3000人提供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

“关爱之家”,为困境儿童点亮生活之光

创新榜:全面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主动发现机制,开展专项行动,确保困境儿童“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不断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转型发展,完善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进一步丰富“养护康”品牌内涵。全市建立18个儿童“关爱之家”,其中7家为2021年省级示范项目。

“一老一小”关系千家万户,老人的愁事变暖了,儿童的困难也不会落下。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出台后,常州市迅速在原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基础上,调整成立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开通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热线,各辖市(区)开展困境儿童精准排查工作,落实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

儿童“关爱之家”更是为加强困难儿童救助保护点亮了希望之光。“关爱之家”主要为未成年人,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服务,是集文体娱乐、心理咨询、法治教育、关系调适、家庭教育等关爱服务于一体的专业服务阵地。

常州湖塘永定社区的“关爱之家”,作为省级示范项目之一,配有一支由1名专业社会督导师、6名专业社会工作师、1名法律专业志愿者组成的专业团队,同时拥有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活动场所,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以运动健身、家庭教育指导等小组活动,给予困境家庭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困境儿童参与社区各项关爱活动。

10岁的小李,已经来到“关爱之家”有一段时间了,一对一的专业陪伴,社工和教练的关爱,让小朋友喜欢上了“关爱之家”。“关爱之家”还因需求延伸了服务“触角”,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四点钟学校”应运而生,“孩子最期待的应该还是平时每周一的四点钟学校的趣味小课堂,我们的志愿者们会把科学文化、民防知识、安全意识和生活常识融入到一个个有趣的实验和游戏中,带着孩子们边玩边学,很受大家欢迎。”永定社区党总支书记庄亚娟表示。“关爱之家”的工作人员队伍也不断成长,社区“益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诞生,小李的妈妈也成为了志愿者。

目前,常州共有18个儿童“关爱之家”,其中7家为2021年省级示范项目。前不久,常州市儿童福利院还联合全市儿童“关爱之家”成立“惠童服务联盟”,为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各类困境儿童及家庭提供政策宣讲、关爱保护、康复救助等一系列保障服务,力求将儿童福利资源向更多有需求的儿童延伸。

“德康驿站”,精障群体康复的难事联办

创新榜:连续3年实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建成13个“德康驿站”, “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打造“德康驿站”获评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创新成果。

大部分精神障碍患者丧失生活和劳动能力,散居在家,导致从出院到真正回归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走得异常艰难。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常州市民政局早在2018年启动全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今年“我为群众办实事”也依然没有遗漏这个特殊群体,通过“德康驿站”创建“医院+社区+家庭”三方联合的康复模式,努力实现精神障碍患者难有所帮、需有所应。

青龙街道青龙苑北区社区小姚一家三口都是青龙“德康驿站”的康复学员,她和母亲都是“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父亲肢体残疾三级,存在明显的幻觉妄想精神障碍。一家人经常说家里经常被偷,家里换了十几把锁,报警上百次。

社区邀请他们到“德康驿站”接受康复服务,在德安医院专科医生、益心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志愿者的关心帮助下,康复训练半年后,小姚一家的工作技能、信心得到很大的提升,全家每月还能获得一定的辅助性就业补贴。最近,小姚的父亲还在项目中的就业扶持“微绿地”里学习培养绿萝秧苗,为回归社会就业踏出关键一步。

整个实事项目实施过程中,常州市充分发挥全市精神病防治康复联席会议牵头单位的作用,建立健全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项目运营的工作机制;落实精神障碍患者免费医疗救助、门诊及用药补助机制,推动社区康复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等方面有效衔接配合;引导和激励社会组织、社区组织、家庭和志愿者等多元服务主体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德康驿站”依托常州市德安医院专业技术,组建了由医生、护士、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专家队伍,为承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从业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和服务团队建设。康复训练、辅助性就业和家庭辅导是“德康驿站”社区康复服务的主要内容。“德康驿站”把医院开展的专业模块化训练延伸到社区,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包括服药技能、生活技能、劳动技能、人际沟通在内的专业康复服务项目以及健康管理等特色治疗手段。

今年以来,常州市通过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场地保障、经费保障、人才保障、技术保障“六个保障”,建成投运标准化“德康驿站”13个,实现了统一工作机制、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设施配置、统一购买服务、统一康复技能、统一信息管理“六个统一”的要求,5月底启动从业人员培训,全年将服务精神障碍患者3000人。

全科社工,服务社区居民办事有头绪

创新榜:在全市探索“全科社工”服务窗口建设,即一位社工帮居民办理N项业务,大力推进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同时将社会救助、社会养老、社会事务等民政服务下沉到社区,积极打通服务百姓的“最后一米”。

前段时间,户籍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的王飞来到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街道荆川里社区。王飞和妻子都是聋哑人,平时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父母领取当地的低保金和在常州打工的微薄收入。听说常州全面开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申请受理“跨省通办”的消息后,他抱着试试的想法,前来咨询自家孩子是否可以申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

荆川里社区全科社工在接受王飞一家的申请后,按照异地代收代办的方式,对申请材料进行仔细的审查,第一时间就将其信息录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同时将信息推送到王飞孩子的户籍地。全椒县民政部门完成审核,办理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反馈后,全科社工就将结果告诉了王飞。

本来想着这事有点悬,没想到仅仅6天的时间就有了好消息。这也成为了常州市首例通过“跨省通办”完成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申请。王飞的孩子顺利领到了户籍地民政部门发放的基本生活补贴,王飞一家感觉意外又惊喜。王飞说,社区里全科社工的服务真是做到了“家”!

常州市民政局在全市探索“全科社工”服务窗口建设,将原先专人专岗、一专多能的社区工作模式,转化成全科全能,即一位社工帮居民办理N项业务。

在探索推广“全科社工”的基础上,常州大力推进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将社会救助、社会养老、社会事务等民政服务下沉到社区,将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等公益慈善力量凝聚到社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实施推进实事项目,积极打通服务百姓的“最后一公里”。

“六社联动 情暖基层”这一项目被常州市列为第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首批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已建20个站点和7个示范点,年末将实现镇(街道)全覆盖。常州还以建设“和美家园”为抓手,协同推进基层减负、村(居)干部职业体系建设等工作,认真落实基层赋权清单、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为基层赋权增能,让基层干部腾出手脚、心无旁骛,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为居民服务上。

厚植为民情怀 不断提升常州民生温度

常州市民政局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中,深入推进“千社万户 彤心常助”“孝老爱老 品质服务”“六社联动 情暖基层”“公益益事 大爱龙城”“红色地名 文化传承”“移风易俗 文明风尚”和“为企减负 优化环境”七大行动。同时,强化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围绕解决民政事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持续推进为民服务六项改革,包括推进“党建+社会救助”试点改革、探索“一老一小” 社区服务新模式、深化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试点改革成效、探索逝者身后“一件事”联办机制试点、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路径等,并积极开展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专项行动,着力形成为民服务长效机制。

办利民之事,解民生之忧。下一步,常州民政人将强化宗旨意识,厚植为民情怀,带着责任也带着情感,竭尽全力把学习成效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进一步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内涵,让民政党员干部成为群众身边“靠得住的贴心人”,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常州的民生温度。

常民轩 谢韵 文 朱臻 常民轩 图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