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常州首家社区营造学院“办学效果”见闻
2021-04-05 11:34:00  来源:常州日报  
1
听新闻

4月2日中午,虹景花园第38幢楼的一位业主在微信群里寻求帮助:“请问谁家有云南白药气雾剂,我扭了脚,还挺疼。”随即有人回应:“我家有,马上给你送过来。”就在业主表示感激时,又有几位热心邻居表示要将麝香追风膏、麝香祛痛搽剂等药品送过来。

如果是在大半年前,这种氛围根本不会出现。那时,第38幢楼大部分业主之间没有联系,最多是见面点点头而已。

变化从何而来?

这得从红梅社区营造学院说起。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去年6月3日,市民政局、天宁区民政局、红梅街道联合高等院校、社会组织、社区治理研究机构,共同推出创新社会治理之举,成立了我市首家社区营造学院——红梅社区营造学院。

第一天授课,主讲人杨春华博士就对破解社区建设中的历史性难题——社区居民缺乏公共参与、缺乏公共精神,开出了一剂“良方”: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打造温情脉脉的“熟人社区”。虹景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王雄、社工冯蕾等茅塞顿开。

虹景花园是个老小区,居民以老年人和外来人口居多,他们在一个小区同住多年,依然是不认识、不交流。在杨春华博士的指点下,社工们为加强居民间的沟通,以居民楼为单位建立了十多个微信群。

起初,第38幢楼居民反应冷淡,进群者不足10人。社工们商议后一致决定,迎难而上,索性就选第38幢楼48户居民做“熟人社区”的试点。

经过精心策划,社工们组织了一场完全以居民兴趣为导向的家庭互动活动。结果,有20多户家庭踊跃参与,一个半小时的活动让大家意犹未尽。破冰成功后,社区趁热打铁,邀请居民一起策划,将第38幢楼建成“福满楼”,并就“福满楼”的建设标准征求居民意见建议。

交流会上,居民们意见最大的是单元门前有个台阶比较陡,而且上面长了青苔,曾经有老人在此摔倒。会后,社工们带着热心居民将台阶清理干净,物业找来专业人士打毛台阶,增加摩擦力。此后,再也没有发生过老人摔倒之事。

见反馈的问题立即得到解决,第38幢楼的居民们自治意识更强了,他们定期自发清理楼道。小广告也就此消失了。

发生悄然变化的,不仅仅是虹景社区。

大半年来,红梅街道19个社区95位社区工作者定期在社区营造学院上课,全面接受社区营造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学习与训练,逐步掌握如何发展基层党建、营造熟人社区、组织发动居民、培养居民骨干、策划社区活动、丰富居民服务、搭建议事平台、提升居民素养、化解小区疑难杂症等一系列社区治理中最实用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他们在学有所得后,很快就应用于实践。

19个社区的95位社区工作者广泛发动和组织居民,进行“活动+节日、活动+项目、活动+社群、活动+条线”有效互动,使大家的心凝聚起来。社区居民持续以集体的行动,处理共同面对的社区生活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创造共同的生活福祉。渐渐地,彼此之间及居民与社区管理者之间,都建立起了紧密的社会联系。

目前,红梅街道正在实施社区营造学院第二年计划,围绕基层治理热点问题组织研究、探讨,通过挖掘社区能人、培育社区“自组织”,推动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最终开出基层社区治理的“幸福处方”。 常民轩 庄奕

标签:
责编:陈康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