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龙城大地笼罩在一片阴云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常州市卫健委第一时间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以战斗的姿态、战“疫”的精神,坚持精准依法防控,严防疫情输入扩散、科学组织医疗救治,实现确诊患者全治愈、零死亡,努力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力量,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一人一案一策”精准治疗
“你们是最可爱可敬的人,医术精湛,认真负责,值得敬佩!”来自湖北的一位67岁的新冠肺炎女患者出院时对医护人员连连感谢。
我市卫健委采取“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办法,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和专家作用,在科学精准救治上下功夫——
迅速成立常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临床专家组,成员大多来自于呼吸内科、重症医学、急诊科等相关专业,不少都经历过非典、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等考验;
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成立发热门诊的基础上,确定常州三院为定点收治医院,迅速启用隔离病区;
对确诊患者实行“一人一案一策”,开展精准诊疗和康复管理,全力救治每一名患者,实现确诊患者全治愈、零死亡,由此积累的常州经验也被全省推广。
与此同时,根据国家、省卫健委统一部署,我市广大医护人员自愿报名、主动请缨,108名精兵强将迅速集结,组成援助湖北医疗队,在武汉、黄石等地,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贡献常州力量。
甘居幕后的公卫人
接到病毒样本,检测专家就按照三级防护要求,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上双层手套、N95口罩、护目镜等防护装备,走进密闭实验室一干就是5-6个小时。在检测过程中,如果接到新样本,就要干更长时间。
疫情期间,这样的情景在市疾控中心检测实验室随时可见,24小时不间断开展病毒检测的他们也是与病毒距离最近、最危险的群体之一。
坚持科学防治,突出精准施策,“防”和“治”成为疫情防控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许许多多奋战在病毒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战线上的公共卫生人,默默地成为幕后英雄。
事实上,市卫健委在成立新冠肺炎临床专家组的同时,也成立了由市、区疾控中心专家组成的公共卫生专家组,并定期组织对全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和临时安置点开展巡查摸排。
市疾控中心从1月中旬就开始准备应对方案,1月20日左右进入“战备”状态,分成流行病学调查组、实验室检测组、信息组、消毒组等小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管理样本信息,全员全力奋战。
据统计,市卫健委先后组建流行病学调查常规队伍63支,流行病学调查专家队伍3支,流行病学调查机动队伍42支,高质高效掌握病例基本情况和活动轨迹,累计追踪密切接触者2000余人;加快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区疾控机构等医学检验实验室建设,全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机构增至23家,日均检测样本5000余份,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强支撑。
筑牢常态化防控“铜墙铁壁”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市卫健委始终不忘政治担当,严格精准施策,切实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为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保驾护航。
外防输入,关键是要守住“门”。一方面,派遣医护人员驻守机场、车站、码头、口岸等,开展人员健康筛查工作;另一方面,加强重点国家和地区来常人员健康管理,联合相关部门组建常州昆山转运专班,开展入境人员分类管理、回常人员转运及应急处置工作。
随着复工复产复学的逐步推进,市卫健委积极做好防疫指导,累计对近千家规模以上复工企业进行现场技术指导,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远程指导复工企业3000余家。组建8个防控指导组,对全市所有学校进行复学复课卫生学指导。全力做好全市“两会”、中高考等重要会议、活动的防控保障工作。
常态化防控,重在坚持。无论是医用防控物资的储备,还是各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各种疫情防控常态化举措都一项项落到了实处。 陈荣春 卫健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