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武进区:在浓浓乡愁中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0-08-14 13:32:00  来源:常州晚报  
1
听新闻

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因河而名,位于运河边的武进区牛塘镇

在浓浓乡愁中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

有河的地方就有城市、有河的地方就有文明。千年古运河静静流淌,一座座城镇因之崛起、繁荣,无论世代如何变迁,大运河永远是流域百姓最深沉的乡愁和最炽热的情怀。武进区牛塘镇,这个被运河文化深深影响的乡镇,细数它的过往,运河始终与之为伴,运河就是这个乡镇的灵魂和血脉、历史和未来。

丫河,古运河畔的一个美丽乡村,它被运河包围,它因运河而名。武宜运河与孟津河在此交汇,形如“丫”字,因此得名。因河而生、因河而兴的丫河村,书写着属于她的不朽传奇。

以河命名的街与桥,如今已不复存在

武宜运河,分为新武宜运河段和老武宜运河段,老武宜运河曾用名南运河。武宜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支流,北从常州市西门龙嘴处分出向西南,经马公桥向南,到丫河一分为二,一支沿滆湖东岸向南直达宜兴西氿,另一支向西沿滆湖北岸,转向西南,直达宜兴临津荡。据清道光武进县志记载,此河为唐刺史孟简疏浚,故名“孟津河”。

2004年,武宜运河拓浚改道,运河改道段从武宜运河与孟津河交汇的丫叉处把丫河街自南向北一分为二,“丫河”成为“十字河”。

横跨在武宜运河与孟津河两河相交处的孟津河河口,东西走向,是一座三孔石拱桥,桥的周围成为古镇的闹市区。拱桥建筑年代,据年过80的范荣大老人听他的爷爷说,元末明初时丫河桥就已架立在水流分向宜兴、溧阳的“丫”字河交叉处的孟津河河口。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活动于丫河一带及滆湖芦苇丛中。新四军曾隐蔽在丫河桥桥栏边,伏击日本侵略军轮船,迫使以后日军轮船不敢轻易往返。后来,因南运河防汛工程,丫河桥被拆除。

从前的丫河是运河畔重要的河埠头,大运河上货船如织,凡从南往北至常州,或由北往南至宜兴,或过湖至金坛、溧阳的船只,无不途经丫河。水路的通达造就了这个明清时就富庶一方的繁华街镇。

沿河而建的丫河街,原长约500米,东起东街、西至西街,街道狭窄,不足4米,街面铺设条形青砖,屋宇低矮,依河而建,街两面分设店铺。丫河每月农历初三、十三、二十三为集市日,商贾云集,人流如潮,十分热闹。

1971年起,滆湖围垦造田,丫河成为远离滆湖的内港,同时,部分渔民上岸定居,鱼市逐渐消散,商业日趋萧条。2004年,武宜运河拓浚改道,运河改道段从武宜运河与孟津河交汇的丫叉处把丫河街自南向北一分为二,“丫河”成为“十字河”,丫河街便不复存在。

防洪挡墙、节制闸让母亲河显温柔本色

运河滋润了丫河、养育了丫河,但枕水而居的丫河人民也深受水灾的困扰。过去的几年里,每逢汛期,沿运河一带的村民都要遭遇一次河水漫堤的危机。武进区和牛塘镇高度重视丫河的防洪问题,出资1.6亿元在运河两侧修建了6.5米高的防洪挡墙。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建设,超3公里的防洪挡墙2017年建设完毕,沿线配套的20个排涝站也建设完工。丫河人民有了这道挡墙的保护,从此可以免于水灾的侵袭。同时,作为全常州市“大包围”工程的重大项目之一——南运河节制闸恰巧选址建设在丫河村旁的运河中,这个节制闸在全市遭遇洪水灾害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运河,重现了丫河母亲河的温柔本色,继续在这个古老的村落旁款款流淌。

放河灯,承载了思念、寄托着愿望

过去,每逢中元节这一天,丫河村运河边的村民有“放河灯”之习俗,把一盏盏手工制作的荷花灯放入运河水面之上,任其自由漂游,以寄托对先人的思念。在丫河当地,多用厚彩纸剪成荷花状,固定在可供漂浮的泡沫板上,中间放上蜡烛,点燃即可放入水中任其漂游。

丫河村的河灯节

每到中元节,夜幕降临,丫河村高家码头附近便挤满了人,丫河人三三两两闻声拥至岸边,驻足丫河桥,等待着观看荷灯。要燃放的荷灯早已准备妥当,红色、黄色、蓝色,三色交相辉映,甚是好看。

今年70余岁的潘凤大老人是每年河灯制作的主要召集人。“我生在丫河,嫁在丫河,从小就跟着长辈放河灯。”潘凤大说,每年距离中元节大概两周前,她会和6个村民小组的组长开始商量筹办“放河灯”的活动,并带领村民们制作河灯,“每个村民小组推荐两到三人,一起聚集在我家制作河灯。每天从早做到晚,一般得花四五天时间。”今年的中元节将近,潘凤大笑道,又要准备放起来了。

随着夜幕降临,上万盏河灯从两处被逐一放入水中,运河不多时便被点亮。河灯沿着水流自西向东漂去,时而聚在一起连成光带,时而分散开来似满天繁星,被寄托着的愿望也被传向远方……

水清路畅景美,乡村新貌扑面而来

2004年,老武宜运河改道,往北新建新武宜运河,新运河贯通丫河村庄南北。新运河工程一共拆迁100多户村民,同时在运河西岸规划新建了河西花苑小区。

许炳法家是当时第一批签字过渡的村民之一,回忆起当时拆迁时的场景,许炳法至今有些不舍,“从小到大都住运河边,有感情啊!”因为当时整个拆迁安置的规划尚未明确,许炳法和很多村民一样,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未知。可是当“黛瓦粉墙、绿树红花、临河贴水、错落有致”的徽派别墅建筑群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笑称,从没想到有一天自己能住上这么别致、宽敞的大房子。

新建的河西花苑小区分两期工程实施,一期建设了106户,二期建设了153户。虽然是安置小区,但牛塘镇政府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运用立面出新、功能修缮等方式打造特色民居古宅,突出环境提升与功能配套,充分挖掘沿运河带水乡人文风情。高耸挺拔的山墙、整齐美观的绿篱、路边盛放的紫薇、墙角丛丛的月季,每个细节都美不胜收,彰显出地道的江南韵味。

居住在河西花苑里的村民还有大片田地,在牛塘镇政府的引导下,他们将土地流转和承包,积极开发葡萄、草莓、火龙果、西瓜、番茄、多肉等经济作物种植,共同勤劳致富。

在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探索中,牛塘镇坚持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相结合,以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清水、绿化、畅路、造景工程。丫河村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72%,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村庄道路硬化率、无公害户厕覆盖率、自来水改造率均达到100%。因运河而兴的丫河村,更因运河的改道工程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生机。

本版文字 吕亦菲 刘丽芬 沈旗国

本版图片及制图 朱臻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