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为高起点打造美丽江苏常州样板贡献民政力量
2020-08-10 10:41:00  来源:常州晚报  
1
听新闻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今年以来,常州市民政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民政事业发展,以协力推进27个专班重点任务为突破口,在聚焦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持续发力,全面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助推“五大明星城”建设、打造美丽江苏常州样板贡献民政力量!

筑牢疫情防控堡垒:急群众所急“兜底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常州各级民政部门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强内控严抓规范。全市民政服务机构24小时封闭管理,落实测温、消杀等防控要求。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莉(左二)到市儿福院了解工作

强救急兜牢底线。常州市民政局将疫情防控期间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摆在突出位置,牵头制定10条救助帮扶举措,开通临时救助、低保等社会救助“绿色通道”,临时性提高价格补贴标准,为9类、近8.5万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补贴4975万元;慈善和福彩公益金为1.55万名低保对象资助了每人100元的临时生活补贴和总价值40万元的爱心防疫包。

强基层筑牢堡垒。依靠“网格化”管理优势逐户“地毯式”摸排,5万多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昼夜作战。市民政局9个党总(支)部242名党员下沉社区联防联控,走访慰问158个村(社区)、志愿服务2500余人次,为9220名困难群众发放了爱心防疫包。

强引导群防群控。联动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动员全市1500余家慈善和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级慈善会累计募集2825万元,各类社会组织捐资捐物390余万元。

绿城墩村是新北区魏村街道最大的行政村。早在1月22日,参加完上级部门的部署会议后,村委书记吴迪就带领由村干部、党员、群众骨干组成的团队,安排好全村与外界相通的16个道口设卡把控工作,及时拉开一张大网,将整个绿城墩村防护起来。

为了不耽误抗疫,他的车上放了被褥和垫子——车,就是他的“临时宿舍”。疫情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也是吴迪带领村干部帮助农户拓展销路。有老人拉着他的手说:“有你这个‘无敌’的书记在,我们不怕!”

精准社会救助: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人”

非常时期,保障各类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防止因疫致贫、返贫,关键在于兜底保障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帮尽帮。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常州民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切实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标准。7月1日起,低保标准提高至900元/人/月,增幅5.88%。首次统一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

深化临时救助改革。出台进一步深化临时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下放审批权限,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救助门槛,优化办理流程。

统筹推进大救助体系建设。立足“大数据+大网格”,打造“一个平台”和“四级综合服务窗口”,已整合14个部门、35个救助项目,在社会救助部门协同上实现新的突破。

7项举措牢守民生底线。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为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久前,常州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部门,推出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7项举措,包括适度扩大低保覆盖范围、适度扩大临时救助范围、推行低保缓退渐退机制、给予低保对象就业成本抵扣、稳妥保障退捕渔民基本生活、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优化流程提升服务水平。

推进优质养老发展:适老化改造“很便民”

家住朝阳一社区的邢寿荪和老伴都70多岁了,去年底,老两口在不搬家的情况下,有了一个“新家”——卧室睡床边安装了助起扶手,卫生间里多了助厕和助浴扶手、洗澡椅、防滑地垫……邢老伯说,这些年感觉腿脚不如以前灵便了,现在家里接受了无障碍适老化改造,感觉生活方便、安全了许多。

邢老伯的笑容背后,是市委、市政府为推进优质养老作出的努力。近年来,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以“优化养老服务”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切入点,常州市民政局深入推进健康养老“三项融合”建设,打造高品质现代健康养老服务业的常州品牌。

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出台居家养老援助服务、适老化改造实施意见,累计上门服务居家老人6.1万,2000户困难老人适老化改造项目有序推进。目标建设47家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中22个已开工建设,7家社区综合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有1家建成、4家开工。

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连续第4年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对标116项指标要求,对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生活服务、健康服务、社会工作服务、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

深化基层治理创新:参与精准扶贫“有力量”

今年3月17日,是第14个国际社会工作日,我市启动了社会工作宣传周活动。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社会工作宣传周,以线上活动为主。同时,常州市民政局还面向社会发布了一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进社区服务项目和社区需求清单。

省民政厅调研组一行到溧阳市溧城镇八字桥村听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实践

据悉,今年我市投入1800万元,开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进社区服务61个,实施公益创投项目100余个,公益创投涉及养老为老、助残助孤、济困帮扶、社区建设、扶贫协助以及其他方面。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决胜年。这些项目重点向精准扶贫及困难群体帮扶项目倾斜,通过社工机构等专业社会组织精准帮扶困难群众,以点带面推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精准扶贫中来,为我市建设五大明星城贡献力量。

近年来,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以“五城五化”社会治理模式为导向,常州市民政局持续改善基层社会治理。

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城乡社区治理能力,协力推进网格化治理研究,牵头组织平安法治和谐示范点建设工作,评选优秀村规民约和移风易俗典型案例,50%的乡镇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

深化“三社联动”机制。创新线上活动等形式,重点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社会服务提质增效:多元主体参与“强服务”

近年来,常州民政全面推动民政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民政服务。

优质养老,让老人老有所养。

86岁的优抚对象徐兴华爷爷,去年成了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政策的受益人之一。

2019年10月,陆先生带着老丈人徐爷爷,来到家附近的常州市福利院咨询。当天,康复辅具项目组工作人员便对老人进行了评估适配。一个多星期后,血压计、血糖仪、淋浴椅和放大镜等康复辅助器具就送到了徐爷爷家中。

家门口申请康复辅具,常州市区已有近200个社区可以实现。据悉,目前,康复辅具社区租赁签约服务3000人,其中享受1000元全额补助862人,总服务金额近200万元。

扎实推进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和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常州市根据“成网成系、方便租还、社区协同、远近结合”的原则,依托一批重点示范区等建立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配送中心;利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残疾人之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开设租赁服务网点提供场地。建成了“1+10”服务网络,1个服务指导中心,设在常州市福利院;10个社区租赁点,每个站点辐射周边8-10个社区,已覆盖了主城区30%的社区,到2020年底将达到70%。

此外,常州市民政局还加强残疾人福利保障,有序推进专项事务工作,进一步增强民政公共服务功能。

本版文字 吴燕翎 常民轩

本版图片 朱臻 部分照片由市民政局提供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