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常州寺墩遗址进行第6次发掘
2019-07-12 15:55:00  来源:常州日报  
1
听新闻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为我市带来契机

  常州寺墩遗址进行第6次发掘

  天宁区将采取保护措施,并适时启动遗址公园建设

  常报全媒体讯 记者昨天获悉,常州寺墩良渚文化晚期大型聚落遗址,连日来由南京博物院主持进行第6次发掘。

  距寺墩遗址200多公里外的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的消息刷屏朋友圈后,也让更多人关注寺墩遗址。

  寺墩遗址位于天宁区郑陆镇三皇庙村,以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闻名。寺墩原为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米、高约20米的大型土墩。经过风风雨雨,时至今日,寺墩仅存南坡。

  此前,寺墩遗址已经过5次考古发掘。

  1973年,当地村民在寺墩东部建房取土,发现了陶器和玉礼器,常州博物馆认定此处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并正式命名为寺墩遗址。

  1978年,寺墩周边又陆续有玉器出土,南京博物院协同武进文化馆进行了两次试掘,共发掘425平方米,先后出土文物百余件,并将寺墩遗址分两个文化阶段——下层属崧泽文化,上层属良渚文化。

  1982年,南京博物院再次进行考古发掘。这次,3号墓的新发现轰动全国,墓中出土精美微雕玉琮32件、玉璧24件,以及数十件珠、管、锥形坠组合成的项链等重要文物。考古专家认为,3号墓主人年龄约20岁,这样奢华的“玉敛葬”在全国非常罕见。

  

寺墩出土的神人兽面纹玉琮。

  

寺墩遗址出土的多种文物。

  1993年至1995年,南京博物院主持了第四、第五次发掘,常州市博物馆和武进市博物馆参与发掘。两次发掘面积1022平方米,主要收获是发现良渚文化大墓一座,也就是5号墓。央视《国宝档案》曾就此专门做过《武进寺墩之谜》节目。

  记者从南京博物院寺墩考古工作站了解到,随着国家文物局“十三五”重大专项课题“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的开展,2016年南京博物院重启寺墩遗址考古工作,对常州寺墩遗址群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调查、勘探和局部发掘。

  “2016-2018年,寺墩主墩周围新发现许多小型土墩,这是我们制订2019年发掘计划的重要依据和最新线索。我们的工作思路也已经转变,由挖‘大墓葬’转型做‘大遗址’考古。”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馆员于成龙说。

  业内人士提出,今后寺墩遗址群不妨借鉴良渚古城的工作模式,建成长期的考古工作基地,边发掘、边研究、边展示,把考古发掘、遗产保护与公众宣教结合起来,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过去的历史,了解我们文化的根。

  记者从天宁区政府获悉,寺墩遗址已经入选江苏省大遗址预备名录,升格国保单位的申报材料已报至国家文物局,天宁区将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为契机,适时启动寺墩遗址公园建设,着力打造乡村历史文化体验公园。(凃贤平 黄洁璐 徐蕾 徐佳誉)

  图片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提供。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