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自全国001号台胞证“花落”常州以来
2018-12-12 11:11:00  来源:常州日报  
1
听新闻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次宣告“和平统一”对台政策,两岸关系进入对峙趋缓、交流萌芽的新阶段。《告台湾同胞书》以“每逢佳节倍思亲”说出许多家庭30余年骨肉分离之苦。

  但直到1987年,台湾当局解除“戒严”并开放岛内民众经第三地赴大陆探亲,才有了第一个获准进入大陆的台胞。这位台胞,是常州籍台胞,名叫周纯娟。对此,当时新华社、人民日报都曾报道。

  周纯娟回常州,拉开了台胞回大陆探亲的序幕,拉开了两地交流交往的序幕,也拉开了两地经济社会事业合作发展的序幕。

  全国001号台胞证的故事

  领取到全国001号《台湾同胞旅行证明》的周纯娟,于1987年11月4日通过香港周转,抵达上海虹桥机场。等候多时的老父亲,与女儿紧紧相拥。离乡时不到20岁,返乡时已是花甲,周纯娟和万千台胞的回乡路,走了几十年。

  记者日前采访了当年接待周纯娟返乡、时任台办主任陈建新。在和台胞、台属的接触里,陈建新见证了许多久别重逢,也见证了更多的等待。

  1949年前夕,周纯娟陪新婚丈夫赴台湾联系工厂业务,未及返回,两岸便断绝了交通。返乡,成了周纯娟几十年的心事。她夜晚无眠,只能写信寄托,每逢佳节常常以泪洗面。

  1987年,因为早已做好返乡准备,周纯娟材料齐全,第一个办理到证件。陈建新回忆说:“申请证件急欲还乡的台胞很多,周纯娟甚至被人潮挤到了柜台下面。”

  台胞回乡的心情有多迫切?陈建新告诉记者,从《告台湾同胞书》发布,到台湾解除“戒严”,我市几乎每年都有台胞返乡——他们往往以旅游的名义,前往香港、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地,再通过这些“第三地”秘密回到常州。

  陈建新说,就在《告台湾同胞书》发布后,台属们有了见到亲人的希望。在常台属中,有人因为思念心切,两天之内几乎白了全头。

  周纯娟的回乡探亲,经大陆多家媒体报道,全国各地的信件涌来,拜托她回台以后帮忙寻找亲人。陈建新也希望周纯娟能把自己在常州的见闻带回岛内,让台湾民众更加了解大陆,消除隔膜。

  周纯娟乡音不改,游玩全程说得最多的就是“对我们这么客气”“太热情”“十分感激”。陈建新也感叹:长久的分离,无法磨灭她身上的家乡印记,两岸到底还是一家人。

  陈建新与周纯娟年龄相近,1987年第一次见面后,2人至今还保持着通信。去年,2人还相互加了“微信”,联系更加紧密。

  据统计,1987年11月2日台当局开放部分台胞回大陆探亲后两个月时间里,我市共接待台湾同胞102人。自此,两岸往来人员出现“井喷”,常台两地经贸、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实现初步发展。

  从探亲旅游,到兴业居住

  今年9月,我市开始办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至今,已有304位台胞申领。

  该居住证采纳了台湾同胞提出的使用18位身份证号码的建议,具备了台胞证目前无法实现的许多功能,包括乘坐航班、申请职业资格、享受金融服务等。证件的变迁,也见证了常台交流的不断深化。

  1987年底起,许多去台人员申请了《台湾同胞旅行证明》,借探亲之机到常州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学术交流等,台商来常投资设厂也实现从无到有。

  1988年7月6日,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共22条)。同年8月,台商廖世标通过在第三地注册,以香港万大进出口公司的名义,与当时的武进县灯泡厂、武进县灯头厂合资,成立了我市第一家台资企业——常州大发灯泡有限公司。

  1992年5月,《台湾同胞旅行证明》走入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证件分为一次性入出境有效和5年有效两种。这为常在两岸往来的台胞提供了方便。“不用每次回家都进行证件申请了”,周纯娟说,她几乎每年都会在常台之间往来一两次。

  也正是在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同年,台湾当局开放大陆配偶赴台定居。常台之间的双向交流正式开启,各领域交流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第一”开始集中出现:第一个常州企业家赴台、第一批技术人员赴台、第一个两岸合作兴办成人职业教育院校等,余光中、余纪忠等常州走出去的台湾名人也开始回乡,进行文化交流、公益慈善等活动。

  特别是随着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发布,越来越多的台商来常定居生活、发展事业。仅1992年一年,我市就新批台资企业120家。1995年3月,台湾知名企业光阳集团及其23家配套厂在常州领取营业执照,成为常州对台招商的一张名片。我市台资企业发展自此进入新阶段,落户常州的千万美元以上台资大项目逐渐增多。

  因为台湾局势变化,两岸关系在本世纪初发生了一些动荡。但到2008年,两岸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常台交流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台胞、台属往来常台两地,不再需要从大陆以外地方周转,旅途时间大大缩短。台胞证也开始“一人一号、终身不变”。台商王贻贤、蔡美岑夫妇在常近20年,子女均在我市读书。 他们说,原先台胞证5年一换,相关就学、银行账号等居民数据都要跟着更改。现在,省去了很多麻烦。

  随着我市2015年成为新增对台直航点城市,以及今年开放《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办,台胞在我市拥有了更多获得感。

  至2017年底,我市已累计批准设立台资企业1322家,总投资101亿美元。常州市对台直航累计客运量达到8.1万余人次。

  我市出台“36条”,推进台胞享受同等待遇

  对台胞在常投资、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的常态化,是当前和未来对台工作的方向。为此,市委、市政府近日发布《关于深化常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意见》。

  市委台办主任于卓人介绍,“意见”立足国台办31条、省委省政府76条文件精神,围绕“同等待遇、机遇共享、融合发展、务实管用”,从推动台企转型升级、推进常台融合发展、鼓励台胞创业就业、为台胞在常生活学习提供同等待遇、深化两地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等5个方面共提出36条具体举措。

  于卓人说,在推动台企转型升级方面,我市将积极实施《台资企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纲要》,让台企同等享受省、市相关产业、科技、税收、品牌建设等政策,在政策资金扶持、鼓励技术创新、审批服务等方面都出台了鼓励措施。

  越来越多台湾年轻人愿意来常工作、生活。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台湾青年大学生在常创业就业扶持政策,新增台湾青年大学生在常就业见习期间生活补贴、工伤保险和房租补贴等内容,并明确台湾青年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被认定为市级大学生创业园的,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专项扶持,以载体建设助推台青在常创业就业。

  我市还针对台商台胞反映较多的教育、就医、居住证办理等问题,首次作出制度性安排,明确台胞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与常州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鼓励我市高校、高职院校招收符合条件的台湾学生,并逐步增加招生数量等。

  此外,我市还明确台资企业可公平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明确充分支持台胞参与文创、旅游、体育等领域的合作等。 黄钰 张燕

标签:台胞;台湾同胞;常州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