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他开创了加装电梯"天宁模式",还把自己变成了咨询热线
2018-10-31 16:15:00  来源:常州晚报  
1
听新闻

  听说记者要采访关于张超的事,邵子龙一早就骑着小电动从花园的家赶到位于中山门的斜桥巷社区:“张超这小伙子真的不错,他真正走入到了我们社区群众中来。”

   “电梯更新改造,他讲的话,业主就信,因为他专业”

  因为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的事,在近五六年时间里,斜桥巷9幢、10幢经常受到关注,而邵子龙,就是这两幢楼的业委会主任。

  邵子龙第一次见到张超,是2016年7月,起因是电梯老化、故障频出困人,不能通过年检。因此,天宁区市场监管局在两幢楼入口处张贴了限期整改告知函,否则将停止使用。

  双方最终的协商结果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电梯不停运,同时开始着手进行老旧电梯更新改造。

  业主代表大会上,业主代表们当场同意更新改造旧电梯,同时也提了很多问题,比如,斜桥巷9幢、10幢作为常州市最早有电梯的高层住宅,电梯配置和运营采用的是“一开一备”,为什么要更新改造?为什么不能把备用电梯开出来用?

  当张超把为了斜桥巷电梯更新改造专门归纳总结的“十问十答”递到邵子龙手里时,“当时就觉得这小伙子不错,回答问题很专业很好。有些问题业委会讲了业主不一定信,但是张超讲了大家就信,因为他专业。”

  2017年6月,斜桥巷9幢、10幢的四台老旧电梯全部完成了更新改造,为常州其他小区的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斜桥巷样本”。在整个电梯更新改造中,从费用分摊、电梯选型到安装检测,张超全程参与,“为大家做了很多事情,群众对他很满意。”

  开创了加装电梯的“天宁模式”,还把自己变成了咨询热线

  2017年4月,常州第一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事项也进入到了关键环节。然而,5月份,张超的左脚摔骨折了。一心牵挂着加装电梯的事,只休息了10天,他就又回去上班了,至今,他的左脚恢复得还不是很好。

  2018年1月18日、2月9日,天宁区浦南新村44-1幢甲单元、同济花园3幢乙单元和7幢甲单元加装电梯工程先后开工建设。

  没有人知道,为了这两个小区的三台加装电梯,张超付出了多少:经常加班到晚上10点多才回家;为筹备同济花园加装电梯第三次联席会议他通宵没睡整理材料;浦南新村44-1幢甲单元加装电梯钢结构吊装当晚,他在现场一直等到深夜12点多吊装结束才回家;施工中出现矛盾或问题,他要跟各个部门协调。

  三台增设电梯开工后,张超更忙了:越来越多的小区业主有增设电梯的打算,来人来电咨询络绎不绝,白天要上班,他只能利用下班后的休息时间和双休日穿梭在各个小区开现场咨询会,为业主们解释政策、答疑解惑。办公室电话和个人手机号码更是成了咨询热线,至于微信,“在群里和私下发微信咨询的太多,每天至少100条,但有时候太忙了,真的回复不过来。”

  不断学习、探索,心中有群众,成就了这位年轻的“电梯专家”

  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的“斜桥巷样本”、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天宁模式”,都是全市首创,没有可借鉴的操作模式,最终能够成功,离不开年轻的“电梯专家”的不断学习和探索。

  2011年,时年25岁的张超考入常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天宁分局,成为一名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基层公务员。工作性质是行政执法,但是对技术要求很高,张超利用空余时间翻阅了大量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产品标准,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还向同事、同行学习,积累工作经验,在短短的两年内成为了一名“学术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人员。

  2015年3月,原工商天宁分局、质监天宁分局和天宁区食药监局 “三合一”,成立天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面对新的挑战,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改变传统特种设备监管模式。

  2015年到2017年的三年间,他几乎走遍了天宁区各个电梯小区、工业园区、大商场、超市、医院、学校,凡是有特种设备的地方,都能留下他的身影,还撰写了近三万字的《2016年天宁区电梯调研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母校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始终指引着张超人生的道路,这位年轻的85后“电梯专家”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只有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责任心,把群众的事记在心上,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张海涛 胡艳 文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