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常州积极探索工业用地新模式 擦亮城市“锈带”
2018-10-31 07:58:00  来源:常州国土  
1
听新闻

  把脉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存量激发效益。近年来,常州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度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明确“以亩产论英雄,以质效配资源”为导向,探索出多元化的土地利用路径,并结合工业明星城市优势,擦亮常州城市“锈带”。

  随着城镇化加速发展,常州市土地规划空间日渐碰及“天花板”,土地供应倚重增量,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不足等问题一度降低土地利用活性。为破解低效工业用地难题,常州市国土资源局活跃思维,创新用地方式,通过低效存量再开发提升全市土地利用价值。根据自然资源部连续三年开展的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评价工作,常州市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指数现已位列全国第十。

  腾笼换鸟,释放土地新动能

  常州通过众创空间建设,将企业效益不佳的低效厂房用地盘活再开发工业用地,打造产城融合新亮点,形成城市经济新功能,构筑科技创新新载体。

  目前,众创空间已成为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小抓手、大战场”。常州市钟楼区通过引进博济科技园,结合区域发展特色,瞄准智能制造、大数据、文化创意、汽车后市场等领域,成功改造三块低效工业用地,先后建成了博济五星智造园、博济新博智汇谷、博济汽车后市场文化创意园三大众创园区。  

  五星智造园旧址为常州合成纤维厂的土地和老厂房,占地面积达70亩。该地属于传统工业厂房遗存,多年来一直处于“休眠”状态。2015年11月,五星智造园项目落户此地,成为博济科技园在常州运营的第一家园区,同时也成为常州低效工业用地“腾笼换鸟”的先进尝试。五星智造园一、二期改造投资总额约为1.08亿元,改造后,总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截止目前,五星智造园共引进企业220家,企业年销售额近2亿元,产出达到224万元/亩,以文化创意+智慧产业为定位,成为常州新兴产业示范园区。

  在成功打造博济五星智造园后,博济科技园深化与钟楼区的合作,进一步利用低效工业用地,推进不同定位的众创空间建设。博济新博智汇谷前身为常州矿山机械厂,博济汽车后市场文化创意园旧址则为常州凌龙涂料厂。两大项目先后共盘活近130亩低效工业用地,通过政策+资本的方式,“腾笼换鸟”为废旧厂房注入新兴企业活力因子,实现了低效工业用地的“增容挖潜”。

   旧址改造,有机焕活“休眠区”

  目前,常州老城区内散落着部分低效用地,比如旧村、旧居和旧厂房等。始建于1964年的勤业塑料厂曾坐落在钟楼区怀德南路上,依运河而建,傍码头而兴。随着城市中心外扩,周边人口日渐密集,对该片区的生活功能要求也日益提高。而勤业塑料厂主要生产聚氯乙烯塑料基材,环境污染大,一度给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困扰。勤业塑料厂搬离后,占地面积达30亩的旧厂址未能找到合适的开发项目,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经过对该片低效工业用地的实地考察以及多方评估,立足城区中心地带,配套周边居民生活需求,钟楼区启动了米码头壹号项目。该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集文创产品、主题餐饮、时尚休闲、创意办公为一体的特色生活创意街区,满足居民对教育、休闲、办公等多元化的生活需求。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2亿元,上半年已完成投资6860万元。目前,整体改造方案已经出台。

  常州通过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碎片化废旧工业用地存量进行合理分类改造,着眼区域定位和发展趋势,通过政府收储、迁建,以及自行改造相结合,逐步实现城市品质提升和土地的节约高效利用。

   多措并举,实现政企大共赢

  2010年起,常州市各辖区率先启动了工业企业用地调查工作,调查除工业企业数量、四至范围、占地情况、土地性质以外,还选取了营业收入、税收、从业人员等经济指标,建立了市级工业用地普查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并每年进行更新完善,充分掌握了全市工业企业土地利用现状。

  在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改革的探索中,通过对工业企业用地的深入调查,以及对企业成长周期等综合分析,常州摸索出以下三种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提高土了地资源配置效益,实现了政企双赢:

  一是先租后让。采用先租后让方式供应土地,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前期的用地成本,另一方面也推动了企业实现投资协议的达产要求。

  二是弹性出让。对新增一般产业用地在法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内,充分考虑产业类型、生命周期、项目规模等因素,实行差别化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年期的供应方式,这种方式更加贴合企业的成长周期。

  三是短期租赁。一些小企业考虑自身情况,采取5-12年的短期租赁,既简化了审批程序,又降低了用地成本。

  以突出“亩均效益”为目标,常州现全面推广“弹性出让”等差别化供应方式,进一步完善工业用地全流程的供应监管体系。

  金牛研磨有限公司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工业园内,一年前,这里4.5万平方米的厂房和123亩土地是另一家包装企业的闲置资产。2017年下半年,新北国土部门收储该块闲置土地,重新竞拍给了金牛研磨,企业随即投资2.85亿元建设新项目。通过这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使得原先“零产出”的闲置土地现在却能形成10亿的生产能力。近年来,新北区国土部门通过工业企业普查,摸清了存量土地的家底,通过征收开竣工履约保证金、提高全区工业用地挂牌保证金数额等措施,让存量用地不再“晒太阳”。2017年,该项制度运行以来,保障了富士通继电器、兴和制药等42个区以上重点项目竣工投运,全区工业用地开竣工率达到100%。新北区也成功创建为“第二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  

  目前,常州市致力于打造可供复制、可供借鉴的工业用地供应方式:因地制“策”,地尽其用。通过差别化供地政策推动产业转型,促进土地利用从低效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联通全市,借“数”管“土”。加强常州国土资源信息平台建设,从数据对接向全流程监管转变,实现对全市所有工业企业评价数据信息归集的全覆盖。接下来,常州市将继续健全各项体系,夯实低效用地再开发基础。打开思维,让寸土生寸金;创新实干,让低效工业用地真正“活”起来。

  (朱梁 朱莉 张宇熠)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