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两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常州共有13项成果获奖
2018-10-25 14:32:00  来源:常州日报  
1
听新闻

  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于近期公布,我市共有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此外,还有3项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获国家二等奖。至此,我市共有13项成果获奖。

  此次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一等奖的成果为《信息技术支持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该成果由江苏省常州市教师发展中心的戴晓娥等6名教师共同完成。据悉,此前,我市还有邱学华主持的《尝试教学法的实验研究与推广应用》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据了解,教学成果奖的评审,源于1994年3月国务院第151号令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根据这一条例,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组织了四年一届的教学成果评奖,主要为高等教育领域。

  2014年1月,国家教育部根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实施办法》,组织了首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这是基础教育领域内由政府设立的最高级别的业务类奖励,旨在通过评选一批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的教育教学成果,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该奖项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肯定。 教宣 尤佳

  一生与尝试相伴而行

  邱学华在敦化市开展尝试教育学术讲座

  尝试教学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研究——用了近20年时间酝酿思考和亲自摸索实践,再用30多年时间进行系统的教学实验和推广应用,这是邱学华一生追寻的教育梦。

  以全国范围3000万学生为实验基础,十多万份实验报告和论文,出版尝试教学著作有60多本,共计发行120多万册,《中国教育报》4次整版报道,《人民教育》推出“尝试教学专辑”。尝试教学理论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广泛的实践基础,邱学华一生与尝试相伴而行,实现了自己的教育梦。

  16岁开始当农村小学代课教师,邱学华先后做过教导主任、校长。整个教师生涯中,他一直在寻找一个“教师轻松、学生愉快,质量又高的教学方法”。华东师大毕业留校的邱学华主动请求到华东师大附小搞教育实验,一边在大学上课,一边在附小搞教改。调查研究中发现,学生“主”不起来的病根出在“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萌发出反其道而行之的“先练后讲”的教法,让学生先做题,教师再讲。初试后,发现效果好,后因文革中断。

  文革中,邱学华调到江苏溧阳县农村当中学数学教师。他把自己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做题,不会就去自学课本,题目做出来了,让大家讨论,最后教师再讲解——这就是尝试教学法的雏形。

  文革后,邱学华回到家乡常州,在常州师范学校培训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并开展系统的“先做后讲”教学实验。一年后,学生自学课本后做尝试题的正确率,实验班达88.2%,而普通班只有54%。期末考试成绩,实验班96.5分,而普通班只有80.6分。实验证明:“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大胆设想,已成为现实。

  邱学华的第一篇论文:《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和理论》在《福建教育》(1982.11)发表,在国内引起强烈的反响,各地教师纷纷开展试验。为了专心搞实验研究,邱学华辞去校长职务,当起了一名普通教研人员,并开启“八五规划”全国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这一项系统研究工程被肯定为是在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基础上,升华出的现代教学理论。尝试教学法普适性强,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之后,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尝试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与时俱进,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

  目前,尝试教学研究还在行进中,“尝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如今80多岁的邱学华仍继续编写“尝试教育理论研究丛书”的工程,初定一套12本,准备花十年时间。“再活十年、二十年,我还是有信心的,我还要继续追寻我的教育梦。”

  语文课堂正在悄悄改变

  新闸中学的语文课堂

  由戴晓娥主持的信息技术支持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在今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项研究实践经历了15年。15年间,实验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变化,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语文课堂正在悄悄改变……

  七年级语文的第一单元,主要是描写景色的一组散文,如何让学生能在真实情景下进行深度学习,“9月,我的校园”走进了学生们的语文课堂中。“信息化的手段和以素养为本的大单元课程设计让学生学会深度学习。”戴晓娥说,老师们会用两三个课时,带着学生在校园的角角落落寻找“美”。校园的假山、操场、一株桂花树甚至一棵

  小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现。他们用文字、照片或视频记录自己眼中的美景,又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名家笔下的四季生活。课后,学生们还利用软件,把自己理解的名家作品录音并分享。“整个过程中,没有老师生搬硬套的教,也没有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一切学习和成长都是发生在潜移默化中。”

  新闸中学是一所薄弱初中,学生82%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阅读习惯、能力、素养不佳。2013年,语文学科整体加入研究,以整本书的阅读为突破口,进行自主阅读、问题探究等。学生们通过“跟着名著讲故事、跟着名著说人物、跟着名著学写作”,培养了识记、积累能力,多元、辩证的评价能力和独特而有个性的表达能力。5年来,学生真正走进名著,沉浸于经典;多位教师执教名著阅读研究课,40多篇文章获奖或发表,师生一起在经典名著的遨游中变得爱读、乐读、会读。

  “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农村学校的语文课堂,这是一群来自新市民家庭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语文素养令人惊叹。”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水涛先生在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分校(原周家巷小学)的一次展示课中赞叹。作为一所乡镇小学,该校93.7%的学生来自新市民家庭,语文基础尤其薄弱。项目开启时,教师没有信心,“信息化技术在我们这样的学校开展到底行不行?”学校建立了三个常态实验班。第一年,在移动终端的支持下,学生阅读交流、互动表达的方式发生很大改变,学生的学业成绩高于同年级平均水平。第二年,省市现场会上,学生广博的知识、自信的表达、积极的学习状态让专家惊讶。第三年全校全面推开,数字化学习课堂成为学校名片,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了知名度。项目实践研究历经7年,该校多名语文数字化学习研究领域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全国、省市数字化教学比赛中屡屡获奖。

  这样的课堂如今遍布省内外。如今,我市的10所学校,省内外112所学校参与实验,技术支持的个性化学习、多样化学习得到彰显,形成了新的语文教学生态。而依据研究成果研发的1-9年级语文教材配套电子资源和平台,近十年在省内外应用累计超过300万人。

标签:学生;语文;课堂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