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绿胖”的青团,让你把春天咬进嘴里!
2018-04-05 09:0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4月5日讯 在网上搜“青团”,有个随处可见的“典故”,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路过某家青团店,诗兴大发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青团诗篇: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

  不过,据常工院教育人文学院教授谭坤讲:这个“典故”乃是以讹传讹。白居易的诗名为《寒食日过枣团店诗》,原句是:“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白居易吃的是北方的枣糕,而不是江南的青团,两者相差太多,白居易被虚假代言了。

  在江南,一直有清明吃青团的传统。春风吹透,艾青、小麦芽泛出最鲜最嫩的绿色,眼下正是做青团和吃青团的最好时候。

  如今的青团,早已从当初的扫墓祭祀点心,转变成人们在春天时令尝鲜之美食,青团绿油油的颜色,胖乎乎的身材,看了就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咬上一口,真的有把春天咬进嘴里的感觉。

  今天是清明节,常州晚报记者带你走近2位与青团打了20多年交道的常州人,听她们说说和青团的那些事。 本版文字 何一智 本版图片 朱臻 何一智

  每年一过年,她就要各处去寻艾草;已经78岁,还常常亲力亲为——

  邵来凤:28年,每年要做上万个高“颜值”青团

  “要青团吗?2.5元一个,刚蒸出来的。”每天早晨7点开始,78岁的邵来凤都会出现在广化桥菜场的糕团摊位前,吆喝着自己刚做好的青团。在她面前,十几个青团叠在一起,油光碧绿,颜值超高。

  记者当场买了2个青团,一个是芝麻馅的,一个是豆沙馅的,闻着就有一股淡淡的青草香。吃上一口,蒸好的青团软糯弹牙,甜味和青草味结合,一下子就俘虏了吃货的心。

  清明节前后,一天最多卖800个青团

  4月2日中午,邵来凤回到自己在牛塘的“工作室”,不大的屋子里,蒸笼、米粉、瓮头一应俱全。

  “我家住牛塘,我小时候每到清明前,都是要吃青团的。”邵来凤回忆说,她的父母长辈,都有一手做糕团的好本事,尤其是清明前后吃的青团,是她的最爱。耳濡目染下,邵来凤对做青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退休后,也开始做起各类青团。

  “芝麻和豆沙馅最俏。”邵来凤说,这两种口味的青团,是常州人最爱吃的,也是她从小吃到大的口味。现在有的顾客为了养生,不喜欢吃甜,就新增了荠菜青团。

  购买的顾客,多是住在周围的小区居民。“中老年人为主,也有年轻人。”邵来凤说,她一般每天只做500个青团,卖完就不做了。但是最近青团销量大,500个青团往往2小时就卖光了。她中午会赶回家,和女儿一起再做200个,给夜市做准备。

  近几年,有公司会提前预订青团做公司福利,邵来凤加班加点,一天最多要卖出去800个青团。

  邵来凤的青团卖到了上海、苏州,最远卖到河北、北京等地。每年这个季节,卖出去的高“颜值”青团至少有上万个。

  为取青团最重要的原料艾草,最远要到宜兴

  “青团最重要的原料是艾草,但是艾草常州田间比较少。”邵来凤说,为了取艾草,她往往要赶到很远的地方取。“前黄、宜兴、溧阳的艾草比较多,质量也好。”

  每年一过年,邵来凤就要为青团忙碌起来,到宜兴、溧阳等地收集艾草。新鲜的艾草要用石灰水煮烂,常州话叫“炝汁”。“炝汁”后的艾草去除了苦味,艾草的颜色更绿,味道也更香。洗干净的艾草取出后,反复冲洗,最后捣碎成糊状,和米粉揉在一起成团,多余的艾草糊则放进瓮头保存。

  78岁的她,现在主要负责包青团和技术指导

  邵来凤坚持做青团28年了,前几年,她不小心撞坏了腰,她的女儿、女婿将她的手艺继承了下来。不过邵来凤却不肯“退休”,坚持亲力亲为。“我现在主要负责包团,捣汁和揉面这2道力气活儿我做不动了,但是我会看着全过程,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邵来凤的女儿说,老人手脚很快,每天可以包150多个青团,还要包200多个其他团子。

  “最近几年,青团不再是节令食品,一年四季我都做。”邵来凤说,往年过了清明,吃青团的人就少了,因为天热了青团保质期将缩短,5月开始就有粽子吃。不过,总有人念着这一口。“有人想吃了,和我说,我就做。”邵来凤说。

  童年的美味,怎么吃也吃不厌

  姚氶:30年,从吃自家青团到追网红青团

  4月3日晚,姚氶给女儿顾翎熙准备好了一书包美食。4月4日,顾翎熙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

  没等春游开始,顾翎熙忍不住打开书包,拿出一个青团子吃了起来。姚氶笑着说,这是自己小时候最爱吃的美味,吃了30年了,还是吃不厌。“我的女儿,吃东西的习惯果然随我。”

  每年一过完年,家里都要拿100斤米粉做青团

  姚氶是武进芙蓉人,在她住的村子里,每到年一过,家家户户都要加工青团。“我家是祖孙三代有8口人,每年都要吃掉好几桶青团。”

  姚氶说,小时候,春节后最盼望的就是吃青团。虽然年前家里也会做很多糕团,但过年吃得多,吃啥都没胃口,清香开胃的青团才能够勾起食欲,而且怎么吃都吃不腻。

  每年春节一过,姚氶的父亲都要赶到村里做青团的师傅家,用米粉加工青团。“我们家人多,每次都要送过去100斤米粉。”

  姚氶说,武进芙蓉艾草比较少,当地的师傅都是拿小麦芽做青团。“小麦芽做的青团有一股淡淡的麦子香,更适合我的口味。”

  泡饭里扣上一个青团,是她小时候的早餐标配

  姚氶小时候,家里没有冰箱,长辈习惯把青团泡在水里,要吃的时候就从水里拿一个出来。

  “泡在水里的青团是冷的,比较硬,所以我们一般都是把青团泡在泡饭里,泡软了当早饭吃。”姚氶说,就是这样看似简陋的早餐,成了她童年时代最爱的美味。泡饭把青团泡软,泡热,青团那种清香也扑鼻而来。咬上一口,绵密的豆沙和麦香在口中融化,如果觉得腻,就喝一口泡饭。

  “泡饭和青团就像豆浆和油条,是绝配!”姚氶说。

  跟着网络的脚步,四处探访网红青团

  “最近2年,青团又火了起来,甚至成了网红产品。”姚氶说,常州有名气的青团,她几乎已经尝遍了。“三鲜、园外园、听松楼、糕团店的青团,我都吃过。”

  姚氶说,上海杏花楼网红青团要排队4小时才能买到。

  去年上海杏花楼的蛋黄肉松青团卖到脱销,甚至有黄牛加价到100元一盒。为了一睹网红青团的魅力,她去年特意买了张火车票赶到上海,硬是排足了4小时买到青团。

  今年,苏州和上海多家媒体发布了青团测评排行榜,她通过淘宝代购,把排在前几位的青团一家家尝了过去。

  姚氶说,这些青团,有些确实很惊艳,但是也经常挖到“雷”,不适合自己的口味。不过,这样寻寻觅觅的过程,让她很满足。

标签: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