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叮当!常州“打白铁”老汉的撸铁绝活儿(图)
2018-03-08 08:3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3月8日讯 戴上眼镜,拿起铁锤,老张要赶在晚饭前,打好一个定制漏斗。一把铁锤、几声叮当,一张普通铁皮就变成了形状各异的用具,这就是正在渐渐消失的老手艺——打白铁。

  上个世纪,老百姓家庭中常见的白铁大盆、浇花桶、烟囱、提油容器,甚至煤油灯的灯芯部件,都是白铁手工打造制成的。

  老张正聚精会神地干活。

  张金玉就是这个行当的老手艺人。今年50岁的他,做这行已经有20多年了。自从1993年来到常州,几经辗转,老张终于在花园新村附近租了一处门头房,从事白铁加工买卖。这个寡言憨厚的手艺人,每天从早7点至晚6点,风雨无阻,固执地坚守着这份事业。近日,记者专程走进这家白铁铺,向张金玉“拜师学艺”。

  老张的店铺很小,只有20平方米多一点。里面除了做白铁用的工具外,摆放的全是做好的成品,铁桶、排气管、油漏斗、烧烤炉……这些年来,究竟做了多少白铁制品,老张自己也记不清了。

  这种盛行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镀锌白铁制品,说不上什么工艺品。没有花纹修饰,没有雕刻上色,只要按客户要求的尺寸造型,打得平整光滑,就算手艺好。

  “不过,要打出一个合格的白铁,也得个三五年。”老张介绍,小小的一个物件,要经过十多道工序,不开不漏不破,靠的全是手上的功夫。

  识别图纸

  开料,放样

  “想把铁皮剪好,勾股定理,三角函数都得会。”老张拿起铁片展示,“剪下来一刀是一刀,没有废料,这要考你的数学功底了,点、线、面,这也是学问。”

  这敲敲打打,还得掌握好“火候”。敲得太过了,就伤了铁皮不经用,还生锈;打得不够,不仅接不稳妥,而且会漏水漏气。

  铁皮剪裁也是重点。一剪下去,要准确无误,合理利用。剪多了,浪费不说,多出来的部分还会伤人衣物;裁少了,成不了型更浪费。

  加工咬缝

  组装、焊接,校准尺寸

  老张有一个“宝贝”,跟了他已经有十多年了,这是一把钢制的大剪刀。老张拿着它剪铁皮的时候,就像普通人拿着小剪刀剪纸一般。

  打磨抛光,定制漏斗完工

  老张一边说,一边娴熟地将一块铁皮剪好,然后放在砧垫上,顺着边沿用锤子有节奏地敲打。从刚开始剪料,到最后漏斗完成,老张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

  聊起打白铁这门手艺活儿,50岁的老张,思绪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老张说,当时,他家里经济并不太好,为了能学到一门手艺,他来到常州,专门拜了一位老师傅学习白铁制作。因为勤奋好学,他学了一年多就出师了。

  “那个年代,谁家的东西坏了扔了可惜,都拿去修,修修补补还能用,花不了几个钱,所以这行当也特别受欢迎。不像现在,坏了就扔掉,再买个新的。”老张有点缅怀昔日时光。

  如今,顾客日渐稀少,来找老张的,都是来买一些商场没有、需要定制的器物。譬如:乡下婚丧嫁娶办流水席,需要的蒸笼;小饭店的厨房排烟管道,需要的大铁罩子;糕团店用到的重阳糕模;还有各式化工用品……如此种种,都是个性化的定制作品。

  未来,手艺人的生存空间会不会仰赖这些精巧的“私人定制”?在这个个性化的时代里,这会不会是手艺人经营手艺的又一个契机?老张显得挺有信心:“曾经还有常州大学的学生登门,请我教一些个性的小玩意儿。”。

  天色慢慢黑下来,打铁声小了下来。回想当年,老张刚来常州的时光,两口子带着对新生活的希望,白铁铺在花园新村开张。一晃,来常州二十多年,老张已当爷爷了。

  一日的忙碌之后,能喝一杯老婆端上的热茶,老张很满足,这是一家人的幸福时刻,平实、辛苦却也不乏温暖。

  (侯正萍 摄影/朱福俊)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