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常州这座省级文保单位五洞桥残破不堪亟待修缮
2017-11-22 08:5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1月22日讯 近日,热心吴文化研究的市民华方拨打本报热线86606666,说在武进区前黄镇与宜兴市交界处,一座始建于明代的五孔桥——五洞桥受损严重,希望地方政府予以保护。在他看来,这座桥不仅是省级文保单位,更见证了地方抗战史。

  20日上午,记者来到前黄镇寨桥坊东村,在村民们的指引下,找到了位于武进和宜兴接壤处的五洞桥。五洞桥四周被武宜运河和鱼塘包围,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可以到达。让人称奇的是,要走上五洞桥,还得经过一座多拱桥和一座小桥,也就是说,以前人们要从桥这边的武进到桥那边的宜兴,要走三座桥。

  记者注意到,多拱桥已残破不堪,桥栏多处缺损,但桥面还算完整,杂草较少。中间的小桥情况不妙,桥面上杂草丛生,护栏开裂。五洞桥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桥的一侧护栏缺损、移位,桥面上杂草较多。在五洞桥头,记者看到一块文保碑,显示该桥是2011年被定为省文保单位的。华方告诉记者,五洞桥南堍与宜兴市钟溪村相连,自明代开始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都是武进和宜兴的交界桥,是两地民众来往的主要通道。

  根据史料记载,五洞桥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由常州和宜兴两岸居民集资修建,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修。五洞桥为花岗岩石桥,由五个连环形洞体相连接构成桥体,两桥边各有一对造型精美的“龙头”,可惜其中一个已人为拆毁。五洞桥全长22米,高3.7米,为纵联分节并列式砌法。主桥洞跨度5.3米,其余桥洞分别为4米和2.9米。和记者看到的一样,五洞桥历史上就是由三座拱桥连接而成,一座五孔拱桥、一座高桥和一座大石桥。其中的高桥是湟里、指前、儒林农民运米的必经通道,在上世纪70年代失修拆除,后被武进桥梁工程队建成现在的水泥多拱桥。独块大石桥非常有特色,长约1.8米,宽约1.2米,造型如砚台,人称砚台桥。

  华方告诉记者,上世纪30年代抗战时期,驻扎该通道的日伪军在桥两边各设“竹篱笆”,早晚对过往行人、船舶进行验证、开舱检查,并设有检查封关所,因此,老一辈人都称五洞桥为“检封所”。“桥栏移位是不久前一艘加油船停泊时,将缆绳挂在桥上,结果将桥栏拉开了。”提起这件事,华方非常痛心。

  古桥保护迫在眉睫,记者在前黄镇政府文广教体科采访时,负责人徐女士表示,根据武进区文广新局的要求,目前对全镇文物点都是每月巡查一次,发现问题立即上报,五洞桥的情况村委已经上报,镇里也正准备向区里汇报,由于是省级文保单位,具体修缮方案将由区里决定。

  童华岗 文/摄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