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监管盲区?常州经开区两黑作坊污染环境3年多
2017-04-24 10:3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焚烧废塑料,污水排入河——

  经开区两黑作坊污染环境3年多

  中国江苏网4月24日讯 在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朝阳路上,有一座宕里桥,桥下是一条碧波荡漾的大河,风景秀丽,可是桥东却搭着一个彩钢瓦大棚,两家生产塑料粒子的黑作坊藏身其中。“每天要烧掉好几吨废塑料,持续了3年,污水和垃圾直接排入大河。”近日,深受其害的朝阳村委村民张某向记者反映了这一情况。

  张某说,这两家黑作坊租用一个老板的大棚,大棚就在桥旁,距离最近的村民家不到150米。大棚沿路一侧面积很大,却只开了一个小小的门洞,沿河一侧倒有很多窗户和门。“平时在家,一开窗就能闻到塑料味,天天被熏。”张某说,不仅如此,两家作坊清洗废塑料布、塑料桶的污水还直排入河。两三年来,村民们多次向村委、镇政府反映这一情况,但均未有回音。今年年初,他通过12369环保热线投诉,春节前,市环保局、横山桥镇环保科先后电话回复,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4月13日,政风热线武进区上线,他再次反映了这一情况后,冒了3年多的黑烟不见了,但仍有工人、车辆进进出出。

  本月18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现场。一进作坊,记者马上捂住了鼻子,偌大的大棚内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塑料味。大棚一分为二,靠路边的是安徽人经营,里边的是苏北人经营。在安徽人经营的黑作坊里,堆放着大量切碎的废塑料袋,4名工人正在用刀刮下已经切成两半的涂料桶上的干漆,这些塑料桶、塑料袋都是制作塑料粒子的原料。作坊内,融化这些废旧塑料的机器就摆在一角,整个区域黑乎乎的,机器上也都是黑色的溶胶。清洗废旧塑料的机器连接着一根管道,管道直通一墙之隔的大河。记者在河边看到不少花花绿绿的碎料,沿河环境十分脏乱。在作坊内呆了不到20分钟,记者就感到头晕、恶心。

  安徽作坊老板告诉记者,他们的租房合同要到今年8月才到期,如今,房东不肯退租,他们还没找到去处,什么时候搬走,现在无法确定。但他们两家现在已经不再生产加工塑料粒子,只进行简单的物理破碎。在苏北人的作坊里,融化废旧塑料的机器已经从工位上拆下,作坊里空无一人。

  横山桥镇环保科副科长陈汇学介绍说,两家作坊都没有证照,租用场地从事废旧塑料再生产,废气、废水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目前,镇政府联合多部门结合“263”专项行动,先责令两家业主自行搬离;如果到期不搬,将依法取缔。至于黑作坊为何能生存两三年时间,陈汇学解释说,此前,镇政府对该作坊的情况也有所了解,但黑作坊的老板很狡猾,从不露面,每次去检查,工人都是以“才来几天,不知情况”、“联系不到老板”、“不识字,是文盲”等理由推脱,查处工作很难开展。抓得紧了,两家作坊就歇两天,风声一过,又开始生产,“就像是在和我们打游击”。

  “黑作坊”是否成了监管盲区呢?

  经开区环保分局副局长赵军认为,目前,整个经开区生产企业总数超过5000家,其中重点排污单位数百家,另外还有餐饮单位超过1000家,而环境监察执法人员不到20人,单靠环保部门,难以及时发现黑作坊生产点。根据2016年2月下发的《武进区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施方案》,对黑作坊的查处工作主要依靠各镇、村巡查人员对辖区内的各类污染源加强日常巡查和现场监管,对环境污染和环境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处置,涉嫌环境违法的及时向环保部门报告。

  吴同品 童华岗

标签:黑作坊;开区;环境;塑料;作坊;3年;监管;污染;两家;常州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