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好花不愁卖 去年实现销售2000多万
2017-02-20 08:5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2月20日讯  近日,记者走进春江镇灵桥村委的新优花木专业合作社(春海园艺有限公司)花卉种植基地,春意扑面而来。大棚内实测温度足有20℃,而自动化培植花床上,满眼尽是艳丽繁花,仙客来、一品红、长寿花、红掌等高档盆花格外烂漫。

  合作社理事长柴洪文如数家珍般地告诉记者:这是法国“莫莱尔”仙客来,这是美国“红狐狸”一品红,那是比利时凤梨、荷兰菲德斯长寿花,这些花卉种苗和栽培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采用丹麦进口泥炭土,实行无土化栽培和种苗繁育。

  他自豪地说:“一品红、丽格海棠、仙客来3个品种分别获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金奖、银奖和优秀奖,远销上海、深圳等全国各地。去年,我们的‘花发发’还获得了常州市知名商标呢!”

  如今,这片花卉种植基地占地300多亩,拥有现代化智能温室5万平方米,年产各类盆花100多万盆,去年实现销售2000多万元。

  选择新生活差点血本无归

  2007年,柴洪文夫妇双双下岗。在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他们租用灵桥村委几十亩地种起了花卉。他们坚定认为:城市化的推进,花卉一定会有大市场。

  他们俩拿出多年的积蓄,投入10多万元搭建2000多平方米的大棚,买来1万多盆花苗,照着书本上的种植方式就干了起来。谁知,没过多久,一些花苗的叶子上就出现虫斑,他凭着自己种菜的老经验,施起了农药,哪知道,隔天,花苗叶子几乎全掉光,不仅品相难看,且原本能卖15元一盆的只能卖5元,一下子亏了4万元。

  从此,柴洪文不再蛮干,开始聘请花卉专业技术人员来管理,还到其他城市的花卉种植基地取经,终于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常州地区花卉种植的经验。

  柴洪文指着大棚内的智能调控系统对记者说,每种花卉的种植条件和环境要求都很讲究,补水系统、排水设施和棚外顶部的黑色遮网都是特制的,随时都可调控,确保棚内温、湿度正好满足花卉的生长环境。“花卉的日常生产管理也是非常严格的,来不得半点马虎。”柴洪文说,像荷兰安祖红掌的培育大棚内,花农不仅要穿消毒的白大褂,还要戴上手套进行操作,就怕真菌感染。

  带动农户一起增收

  在发展基地的同时,柴洪文还积极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花卉苗木,与他们签订产品收购合同,提供优质花卉、苗木种苗,开展各项技术培训,并进行技术跟踪服务,及时提供最新花卉、苗木销售信息,还免费为农户在公司网站和电商平台上进行产品宣传和销售。合作社种植户生产的产品,公司优先收购,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据统计,合作社去年累计向农户采购各类花卉苗木100万株以上,带动农户300余户,带动种植花卉苗木面积1000多亩,每个农户平均增收1万多元。柴洪文说,他们还从附近招收了50多个村民,专门为花卉基地进行日常生产和田间管理,每人每天可挣80元,一年也能增收2万元。

  转型“新优”花卉

  “新优”花卉种植基地是市农业龙头企业和科技型创新企业,也是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还是我市高效农业科普示范点和新北区科普惠农服务站。他们充分利用“公司+农户+科研机构”的生产合作模式,为周边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柴洪文说,“新优”花卉种植基地目前在常州,从技术和规模上来说,可算是数一数二的,但与国内外先进花卉企业相比,差距还较大,尤其在新品种培养和科技创新上仍有许多不足,有的种苗主要还是依赖进口,生产成本较大。

  为此,他们正在进行转型升级,从四方面着手,真正从根源上寻找突破口。

  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建设智能温室1万平方米,扩大生产能力,争取在5年内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高档花卉生产企业。

  加快科技开发,建设科技研发工程中心,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研发培育新品种,力争培育成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3-5个。

  完善科技服务中心,为周边农户生产提供更好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带动一批农户和企业形成常州市特色花卉苗木产业基地。

  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开拓新市场。在苏北等地设立千亩花卉生产基地,以提供技术、销售种苗的方式进行合资扩张,打造花卉产业集团。

图为柴洪文在介绍花卉培育。

  秋冰 常供销 文/摄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