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京垃圾分类立法落地有声
2020-07-07 10:5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看江北“新主城”如何践行新时尚

6月24日下午,《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表决通过。《条例》按照法定程序报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批准后,将正式向社会颁布实施。修改了26稿的这部《条例》终获二审通过,这意味着南京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从此步入有法可依时代。

此前,南京市选取了64个小区和101个单位开展先行先试。其中,新区选取了2个小区、10家单位作为试点(包含机关、学校、医院、商务办公楼、物流电商企业、餐饮企业、宾馆酒店七类),通过前期动员、摸排信息、制定方案,为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和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提供经验,更为开展强制垃圾分类奠定基础。目前,由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新区各部门、各平台、各街道联动沟通的垃圾分类试点先行工作在新区“遍地开花”。

小区试点设备完善,特色鲜明

作为江北新区首个垃圾分类房建设试点,盘城街道盘欣家园的垃圾分类设施于2019年12月16日正式投入使用,占地70平米。该分类房设有分类投放区、物品展示区、学习休憩区、积分兑换区、污桶清洗点、洗手池几大区域。居民于每天早晨6点至8点、傍晚6点至8点两个时间段定时、集中投放垃圾。而试点的特色在于,居民分类投放完毕可以拿着实名登记的积分卡在积分兑换处积累相应积分,用于兑换洗洁精、酱油、大米等生活物品。经过半年多的先试先行,居民们已逐步养成定时定点、按四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目前,盘欣家园的垃圾分类设施和体系可谓相当完善。

据物业公司负责人和居民代表介绍,垃圾分类房筹建过程中是背负了重重压力的。盘欣家园居民约570户,由于选址占用了居民的公共绿化区,部分居民不同意,需要社区工作人员反复上门沟通。在社区志愿者、街道执法大队、新蓝天公司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才终于将分类房顺利建成。

此外,新区选取了一批小区进行垃圾分类设施的提档升级和改造工作,为全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提供了硬件保证。

商业综合体试点 加强宣教,改善习惯

近日,记者来到了作为商业综合体垃圾分类试点之一的弘阳家居南京桥北店。商场内,所有普通垃圾桶均已提档升级,被换成了垃圾分类专属容器。楼外还设置了垃圾分类专用区域,并在墙上悬挂了垃圾收运服务表,提醒商户定时定点投放垃圾。一家商户店员说:“原先我们店里产生的剩饭、奶茶等餐厨垃圾都一股脑扔进垃圾桶里,自从形成垃圾分类意识后,饭菜和餐盒都被我们按照干湿垃圾分开处理了。我自己也因为怕麻烦,会将原本吃不完的饭菜光盘,还顺便节约了粮食。”

弘阳家居南京桥北店副总经理朱敏告诉记者,为了引导商户在思想意识上对垃圾分类的认同,培养商户垃圾分类的习惯,商场在每一层都设置了醒目的标识和宣传展板,并通过专人宣导、广播号召等方式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与推广,“这些举措能更好地为南京市实行强制垃圾分类提供保障,促使商户们在已经形成良好习惯的基础上,更快地响应号召、落实垃圾分类工作”。

沿街商户试点 创新体系,强制履行

位于沿江街道的百润路沿线商户经营项目多样,以餐饮、百货零售为主。垃圾分类体系建成之前,百润路上垃圾混投混运、垃圾桶满溢现象普遍存在。为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先行工作,新区城管部门采取“撤桶进店”的办法,将百润路沿街大垃圾桶全部撤除,并安排专门人员每天三次定时上门收运垃圾。整治后,百润路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商户吴女士说:“原本我们店门口只有小垃圾桶,放不下的垃圾都放在地上,人来人往垃圾就会被踢翻,店门口环境脏乱。现在,每天有人定时定点上门回收,街面清爽了许多。”

此外,沿街商户店门口也可看见醒目的百润路收集点二维码。理发店、药店这类垃圾量少的店铺门口设置了“其他垃圾”二维码;水果店、餐饮店等厨余垃圾量大的店铺门口则设有“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两个二维码。商铺若错过定时定点收运的时间,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预约收运车定时上门收取。

未来,新区将把百润路“撤桶进店”的模式复制至六个街道,通过先行先试探索经验。

越来越多的小区、单位都积极参与到新区垃圾分类试点运行工作之中,设施体系不断完善,为南京立法落实垃圾分类贡献了新区力量。

他山之石 习惯养成需要时间

近日,垃圾分类“上海实践”已满一年,《条例》施行以来,上海垃圾分类工作步入了法治化、常态化、规范化轨道。作为参考,南京要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将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习惯养成需要时间,打赢“持久战”重在转变理念。垃圾分类涉及生活理念的转变、生活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此外,不同人群对垃圾分类立法的重视度、理解度也不尽相同,只有加大对不同人群的宣教力度,才能削弱立法普及的差异性。“垃圾分类工作给居民带来的不便是在所难免的,但给环境带来的提升是一目了然的。街道、社区、物业公司、党员志愿者等多方应当共同努力,加强与居民的联系,让宣教走进家家户户,让立法深入人心。”新区执法局城乡环卫监管办主任崔晓雷说。

后端处理配套 让居民无后顾之忧

居民前端落实了分类,垃圾的后端处置是否也能跟得上?面对垃圾分类的立法,不少居民提出了质疑,尤其夏天到了异味是否会扰民也成了居民的担忧。为此,记者来到了盘城街道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参观。中心由中转站、分拣站、有机垃圾处理站“三站合一”,占地面积480平方米,配备有拉臂式垃圾压缩箱体4台、密闭式压缩运输车2台、大件垃圾破碎设备1套、生活垃圾分拣设备1套、有机垃圾处理设备1套。

以盘欣家园小区为例,为确保垃圾收运及时,让居民“看不见、闻不着”,每天有专门人员对小区各类垃圾进行分类运输:厨余垃圾每天至少收运2次,其他垃圾每天至少收运一次,有害和可回收垃圾每周至少收运1次,大件垃圾通过电话预约的形式由专人上门回收,运至此处理中心。厨余垃圾通过有机垃圾处理设备进行资源化处理,其他垃圾由中转站压缩减重后无害化焚烧,有害、可回收垃圾二次分拣暂存,大件垃圾通过设备破拆后再按各类垃圾处置方式分类处理。从精准投放到分类收运直至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实现了基本的闭环处理过程,从而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截至目前,江北新区直管区范围内的7个街道已全部建成了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站,为新区垃圾分类先试先行提供了硬件保障。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大民生,分类工作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我们有漂亮的江北大道,但不能因此忽略新区的背街小巷依据新区党工委的指示,未来新区将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实效,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加快垃圾处置能力建设,加强执法力度保障,突出标准化、人性化,将垃圾分类法规融入新区市民的日常生活。(新江北报记者 吴君仪)

标签:
责编:施馨羽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