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扬大学子异国传播中国文化
2019-02-15 12:58:00  来源:扬州日报  
1
听新闻

  今年寒假,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4名女生背起行囊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志愿者。4名女生都是“95后”,年纪最小的才19岁,她们支教的地点包括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和丹麦。支教生活让她们感受到了异国孩子们的友好与真诚,也让她们更加坚定成为老师的梦想。

  给印尼孩子发中国红包

  “第一次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明亮澄澈的眼睛,我的心一下子软了下来。”大三学生黄思添和周雪初到印度尼西亚时,眼前狭小昏暗的教室,简陋的教学设施让她们很惊讶。全班24个学生围着6张桌子坐在一块,没有多媒体,也没有空调,只有一块又脏又坏的白板。同时,这里孩子们的学习基础薄弱,经过商讨,两人决定教孩子们一些日常的水果、动物、运动的英语名称,并在授课中融入小游戏来调节课堂氛围。

  在为期7天的支教中,黄思添和周雪还送给孩子们一份特殊的礼物。“春节到了,红包也是中国特色,我们非常希望教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能把中国文化传播到印尼,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在最后一天的课堂上,黄思添给每个孩子发了一个红包,这个特殊的红包里有一张纸条,工工整整地用英文和中文写着“愿快乐和幸福永远围绕着你们。我爱你们。”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份特殊的礼物,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支教很苦,孩子的笑很甜

  陈曹鎏支教的地点是斯里兰卡的瓦特勒和加勒的两所学校,她担任的是幼儿园老师的助教,在两所学校分别进行为期一周的教学。

  陈曹鎏教学的对象是幼儿园的孩子,还听不懂英文,陈曹鎏便用肢体语言一遍遍耐心地教他们。起初,孩子们很害羞,不敢大声说话,总是偷偷瞧着这位肤色不同的老师。为了拉进距离,陈曹鎏便带他们做游戏、画画,孩子们慢慢与她亲近起来。

  “14天的支教对我来说无论是体力还是耐力上都是一种磨练,尽管每天教下来我都几乎精疲力尽,但看到孩子们的笑容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是支教老师更是文化使者

  1月21日,经过21个小时火车加飞机的漫长旅程,大二学生孙志林抵达了丹麦的一座小镇,随即展开了为期46天的志愿教学活动,在此期间,孙志林寄宿在当地家庭。

  春节期间,孙志林留在丹麦与学校的老师和住宿家庭成员一起到中餐馆,领略异国的别样年味。“这是我离家在外的第一个春节,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不同的年味与温暖。当我坐在长桌的最中间,所有人都看着我如何使用筷子时,我感到很自豪。因为筷子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用餐工具,是中国独有的文化。”

  孙志林在学校授课时经常给孩子们介绍中国的建筑、风俗等,还将自己做的中国特色菜带到学校给孩子们品尝。在孙志林看来,她不仅是一名支教老师,更是一名文化使者。

  通讯员朱心怡曾思佳庄晓莹记者乔云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