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七月中旬,持续晴热高温,高温预警信号频发。气象台发布的气温为百叶箱中观测的温度,似乎总没有人们感觉到的温度高。
那么,有没有一个指标可以衡量我们所处环境的冷热程度?
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首次推出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生态热度产品,同时推出的还有生态绿度监测产品。
从江苏生态热度和生态绿度情况来看,7月中旬,徐州和镇江的生态绿度最高,而苏锡常“炎值”最高。
徐州镇江最“小清新”
生态绿度省内最高
众所周知,植被对近地面温度具有较大调节作用,生态绿度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地区植被的多少。
生态绿度,也称植被覆盖度,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描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也是区域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
据卫星遥感监测显示:2018年7月中旬江苏省植被覆盖面积约61607.5平方公里,总植被覆盖度(含水体)约60%。镇江、徐州、淮安、南通、宿迁五市生态绿度排全省前五。其中,镇江、徐州生态绿度最髙,均为69.5%。整体而言,苏北地区生态绿度相对较高,而苏南地区相对偏低。
无锡苏州常州
生态热度最高
据资料统计显示,2018年7月中旬(11-20日)每日14时卫星过境前后,江苏全省生态热度旬均值都超过了35℃。
苏南地区整体“炎值”偏高,其中,无锡以39.6℃领跑全省,苏州、常州、镇江紧随其后,也都超过了38℃。而淮北地区“炎值”相对略低,宿迁、淮安、徐州、盐城都在37℃以下,其中,宿迁生态热度35.9℃,是全省七月中旬生态热度最低的地方。
生态热度与其他温度有何区别?
生态热度,指反映近地面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可用温度表示,单位:℃。
生态热度值是利用卫星数据、应用专业技术和模型估算近地面温度,这种温度是一定区域的下垫面平均温度状况,反映了水域、农田、草地、裸地和城市等不同下垫面的影响,因此常被用作反映生态质量和评价生态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热度指标,也是人类直观感觉生态条件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温、地面温度、生态热度,在观测对象、探测手段、数据分辨率以及资料处理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气温和地温都是观测一个点的温度,由于一个城市或区(县)布设的气象站有限,无法准确反映大范围的环境温度,而生态热度则是一个较小区域(如1平方公里甚至更小)的平均温度,能比气温和地温更精细地反映温度的空间分布状况。
另外,生态热度与体感温度也不同。
体感温度因人而异,受温度、湿度、风、太阳辐射的影响,而且与衣服厚度、颜色甚至个人身体状况有关,比较主观。
生态热度则是倾向于对人群所处外界生态环境的冷热程度的整体的、平均的反映,比较客观。
哪里可以查看生态热度产品?
生态热度值监测产品是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推出的一款生态气象服务产品,采用了卫星遥感技术,反演的近地面生态热度数据可精确到1公里。
用户可以查询江苏省基于位置的逐小时生态热度值和在本地区的排名,以及生态热度日变化情况等。
通过该产品人们可以实时掌握外界环境的冷热状况,做好应对防范措施;产品也可为旅游、农牧养殖和大型活动等户外生产、生活提供参考依据;另外,生态热度与生态绿度等指标综合分析,可以客观评价区域生态质量和生态状况,为政府实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来源:徐州发布 编辑/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