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6月18日讯(通讯员 邹斌豪 记者 周晓青)今天上午,第十四届苏州端午民俗文化节在胥门古城墙启动,“龙跃胥门”、“凤舞端午”、“创意端午”、“粽情端午”四个主题活动吸引了近万市民和游客参与。

据了解,自去年封闭以来,招标、审核、施工等环节,胥门古城墙修复工程历时一年多,期间还遇到方案的变更以及再论证,直至今年5月中旬才完成主体的修缮。此次是胥门城墙修复后第一次与市民见面,新的城墙更加美观、大气。活动现场,随着开闸仪式完毕,城门正式打开,《手狮》、《粽情》、《扬帆竞渡》等节目引爆全场,天空中展开的五色彩带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记者在“创意端午”的集市中看到,来自街道辖区的大学生和创业青年者们共设了10多个摊点,摆放大量描绘苏州端午习俗的手工艺品,其中不乏各种非遗手艺,有核雕、玉雕、银饰、漆艺、苏扇、草编等,将端午元素和苏州工艺创新结合。指尖秀非遗文化园的手艺人温开国展现的是新近创作的钟馗碑刻,同时现场教授碑拓技艺,吸引了一批游客的围观。同样来自指尖秀非遗文化园的手艺人王雨雯年仅十九岁,4岁学草编的她为端午创作的“五毒”作品栩栩如生,细节的繁复令人惊叹。现场还有三位青年画家为端午创作了3个主题共24副端午画作,运用水墨、没骨等技艺,分别从神话传说、端午风俗、花鸟人物等角度体现苏州特有的端午文化。

在集市与画展背后,七支文艺团队准备的汇演节目精彩纷呈。《太湖渔歌》改编自非遗文化“吴歌”,二十多位表演者用肢体动作呈太湖渔民繁重的渔业捕捞和枯燥的渔家生活,交流、宣泄情感,协调渔捞作业,以及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每一年沧浪街道都会精心创作一部文艺作品,舞蹈《粽情》正是今年刚创作的舞蹈,十余名舞蹈演员用群舞和独舞的方式,时而左右分开,时而融为一体,令人目不暇接。而《牡丹亭》、《匠韵》、《鼓舞轻舟》等节目让市民和游客一饱眼福的同时,细细品味到苏州的悠久历史和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