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江阴法院:办好实事 司法惠民
2021-12-28 10:4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江阴法院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五进五必访”“提高群众满意度”活动为载体,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期人民法院的责任担当。

为认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江阴法院的法官们也是特事特办、紧事紧办、灵活办案。一河南当事人家中遭遇水灾急于返回,民一庭法官在得知情况的当天立即安排调解,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出具调解书。刑事庭法官为一判处实刑的被告人子女多方奔走,申请助学金,购买书包、学习用品,将两名孩子送到原户籍地救助站工作人员手中,妥善解决两个孩子因父亲被判处实刑而无人抚养的问题。民一庭受理涉江阴市青阳镇某广场商住一体楼群体性纠纷后,组织当事人代表和律师多次协调,加快竣工手续的办理进度,调解书出具当天,建设公司即配合置业公司在竣工验收所需的材料上加盖了施工单位的印章,从而解决了29名业主“长年无法竣工”的难题,让他们可以顺利办理房产证。民三庭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中充分体恤劳动者弱势地位,摒弃坐堂办案的做法,深入实地调查取证,审慎处理劳动争议群体性纠纷,得到劳动者的高度肯定,多起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为民三庭送来锦旗。华士法庭为结案28年后的当事人核查纠正错误登记的个人信息。长泾法庭倾力调解,避免民营企业被查封的风险,保障企业顺利发展。执行局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积极上门寻找被执行人,案款到位后第一时间发放到劳动者手中。各办案部门始终注重便利当事人的原则,加快案件处理速度,多次前往当事人家中或者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开庭,促使案件双方达成调解。

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案件办理和处理效率的需求,江阴法院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对涉弱势群体案件设立立案快速通道,大力推进网上立案,保证跨域立案“一站通”,有效利用“互联网+司法”提高立案效率,提升了“让群众少跑路”的幸福感。为方便群众诉讼,自今年4月起,江阴法院全面开展法医技术咨询,法官遇到法医技术方面的问题时,可随时通过办案系统直接向本院法医提出咨询,法医针对法官提出的问题作出专业回复,如获得双方当事人认可则不再转入对外委托鉴定程序。该举措不仅大大缩短了办案周期,而且为当事人节约了鉴定费用,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当事人诉讼成本。在涉疫物资纠纷中,江阴法院建立审鉴联动机制,针对熔喷机等产品质量鉴定,鉴定前由立案庭邀请产品质量鉴定方面的权威专家为承办法官进行实务培训,明确鉴定的要求、事项、程序和目的。鉴定过程中,承办法官与立案庭人员一起至现场勘验,组织开展鉴定工作并解答各方的疑问,同时做好法律释明和调解工作。目前,已有多起启动司法鉴定的案件在鉴定过程中即圆满调解结案。

为听民声知民需,江阴法院主动“请进来”“走出去”。召开三次征求意见座谈会,向社会各界征集到队伍建设、服务企业、法治宣传、司法改革、司法公开等方面的意见建议33条,由各部门对照认领、细化措施、扎实整改,并通过官方微信、网站公示顽瘴痼疾专项整治清单以及举报电话、信箱,征求公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全员下沉送服务。“法企同行”,优化营商环境。对近年来的涉企纠纷进行梳理,主动走访辖区企业,为辖区内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和风险防范培训。优化“审务进基层、法官进网格”活动,公开辖区内“网格法官”信息和职责清单,法官进网格的形式不再局限于固定时间、规定地点,一通电话就是一次调解、一次微聊就是一场普法、一场联动就能解决一个问题、一个建议就能促成一次纠偏。“送法上门”,结合巡回审判、法官进网格、志愿服务等活动,走进辖区各个村(社区),开展多场以民法典为主题的法治讲座,聚焦群众关注的《民法典》婚姻编、继承编等内容,以案释法,并发放法治宣传手册。

标签:江阴;法官;法院
责编:李旸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