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是钟寅 张瑾)长江江豚,全世界仅存约 1000 头,比大熊猫还稀少。
在南京主城区的江段,就有它们的身影。
△ 南京段长江岸线
清晨薄雾散去,在南京鼓楼滨江潜洲对岸的一块滩地上,你会发现有一群人扛着 " 长枪短炮 " 来到这里。他们架起相机翘首以待,等待着江豚的出现。似乎摄影师们与江豚达成了某种约定,在这块 " 宝藏之地 ",几乎每天都能捕捉到江豚跃出水面的画面。
江豚摄影师," 从偶然到必然 "
这是朱明雪拍摄江豚的第七年。一台配备瞄准器的单反相机,一个长焦镜头,再加上一个小马扎,这是 " 江豚摄影师 " 的标配。在南京鼓楼滨江的这块滩地上,你会发现很多和朱明雪有相似行头的人们。待清晨薄雾散去后,他们便来到这里,或三三两两坐在一块,或独自一人寻觅一个角落,或站在芦苇荡的一侧,那里最靠近江面。他们手中的镜头对着前方的江面,待江面上有成片成片的波纹泛起时,朱明雪便会屏住呼吸,盯紧瞄准器——江豚来了!
七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朱明雪迷上了拍江豚,他本是一个拍鸟的大咖," 江豚是保护动物,拍到多不容易啊。" 彼时,因江豚数量稀少,能拍摄到清晰的江豚跃出水面的照片是一件既幸运又能凸显摄影技术高超的事儿。
鱼嘴公园、子母洲、新济洲 …… 这些年,朱明雪去了南京不少能看到江豚的地方,但潜洲对岸的这块滩地是他最爱的 " 宝藏之地 "。从七年前一周只能拍到几张照片,到如今一天能拍到几十张照片,朱明雪心中有一份南京江豚拍摄指南。
相机瞄准器是拍到江豚的制胜法宝,这是朱明雪最先发现的拍摄利器。" 最早就是我一个人用,后来大家看我用得效果好,几乎都配了。" 他介绍,江豚拍摄最难的地方在于,江面宽阔,但长焦镜头视野狭小,虽能清晰看到远处,却不容易逮准江豚冒头的位置。瞄准器的视野介于人眼和长焦镜头之间,能显示准心和刻度辅助线,摄影师便能及时调整相机角度,找准江豚位置。
" 拍江豚和鸟不一样,鸟在天上,江豚在水里,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冒头,会有误判。" 拍得多了,朱明雪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在没有船只通行的航道上,如有成片成片,像云朵一般的波纹从远处开始浮动时,江豚可能就要来了。出现了第一只,便要仔细留意着后面,八成还有。
胡介龙也是这里的常客,他是近年才开始从拍鸟转向拍江豚的。他通常早上八九点到中午十二点一刻才走。" 就等最后 15 分钟,最容易出现江豚,睁大眼睛看。下午来,就不一定能见到了。" 太阳往正南方移动时,他从背包里摸出一个塑料袋——早上从家带的三块烧饼。他要先垫垫肚子,等看完了那频率最高的 15 分钟再回家。咔嚓咔嚓的相机声此起彼伏,他很满意今天的收获," 至少拍到了三十多张江豚的照片。"
潜洲对岸的这块滩地几乎是南京能看到最多江豚的地方。也许是因为这里是潜洲与长江南岸的一段夹江,水流较缓,航道上也少有货船打扰,水里还有不少小鱼,江豚总爱光顾这里。" 有时运气好的话,一上午能拍到 30 头呢!"
南京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自南京长江大桥至长江新济洲与安徽交界水域,鼓楼滨江这段江岸就位于保护区的东端。鼓楼滨江是一块拍摄江豚的 " 宝藏之地 "。今年,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让这里彻底 " 出圈 " 了。若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至少有上百人在这里观赏江豚。不光有南京本地人,有时一些外地 " 发烧友 " 也会特意赶到南京来一睹江豚风貌。
他们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只为了江豚浮出水面露脸的那一刻。职业野生动物摄影师 " 野生鹏 " 就是从深圳特地赶来南京看江豚的。这些年," 野生鹏 " 跑过全国 400 余个保护区,南京的江豚保护区就在主城区,让他觉得格外特别。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对他来说很有吸引力。" 我昨天刚到南京,做梦都梦到在拍江豚。"
12 月 18 日是周六,气温接近零度,鼓楼滨江的这块滩地上也有几十人在看江豚。" 江豚!在那边!" 人群中,欢呼声响起。只见江面上出现一个不起眼的小黑点,冒了个头,又迅速消失在水面下。
△ 常有家长带着孩子到鼓楼滨江看江豚 资料图
" 拍到了吗?"" 没拍到呢,我没猜对它抬头的位置 ……"" 哈哈,我拍到了,江豚露了个头 ……" 人群里三三两两议论着。一些家长也带着孩子来此观赏江豚,不时能听到孩子稚气的声音," 妈妈,那个黑点是江豚吗?"" 哇!江豚又出来了!" 人们因看到江豚而雀跃,哪怕只有一两秒。
每年有四五头小江豚出生
如果说老胡、" 野生鹏 " 是潜洲对岸这块宝藏之地的记录者,那么南京江豚保护协会这个民间组织或许是守望江豚的探索家。
成立于 2015 年的南京江豚保护协会,一方面对江豚进行数据观测,为有关部门提供相应的研究数据;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江豚公益保护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江豚保护知识,增强市民保护江豚的意识。
△ 南京江豚保护协会秘书长姜盟
" 以前我们监测到江豚离岸的最近距离大约 200 米,现在 50 米距离经常出现。" 南京江豚保护协会秘书长姜盟说," 这说明通过禁渔禁捕和沿江整治,对江豚的不利干扰越来越小。环境好了,鱼变多了,江豚不缺食物,就开始繁殖。" 监测发现,现在每年都有四五头小江豚出生。
2021 年 2 月更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姜盟介绍,南京的江豚数量却在近十年里从二三十头,增长到了现在的五十多头,南京也成为了全国唯一在城市中心长江江段有野生江豚稳定栖息的城市。
鼓楼滨江的这段江岸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江豚?姜盟认为,河漫滩是重要因素。遍布着芦苇和各种植被所形成的天然江岸,构成了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 这种河漫滩对鱼类来说,是重要的繁衍栖息地,特别是洪水期,鱼类就能在这里排卵繁殖,小鱼能得到芦苇丛的庇护。鱼类数量多了,江豚的食物也就多了。所以我们更希望江边能尽可能保持这种自然的江岸,各种建设工程要更谨慎。"
让姜盟欣慰的是,这两年确实看到了生态改善,保护区不仅庇护着江豚,各种鸟类也越来越多,鸬鹚、黑耳鸢等越来越多,前不久他还看到了东方白鹳在江边觅食。江豚是典型的 " 伞护物种 ",它对生境需求能涵盖其他物种的需求,人们保护江豚,同时也为其他物种提供了保护伞。
姜盟表示:" 虽然现在每年都有小江豚出生,但江豚一胎只产一崽,怀胎要 11 个月,种群恢复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所以保护一直不能放松。"
江豚守护战,从 " 江猪子 " 到 " 微笑网红 "
如今,长江江豚在南京火了,它的生存状况却堪称曲折。曾经江豚被称作 " 江猪子 ",是长江特有的水生动物,但进入 90 年代以后,随着长江渔业资源萎缩、航运繁忙,长江江豚越来越少见。物以稀为贵,又因其嘴角上扬,人们给它起了 " 微笑天使 " 这个昵称。
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于 2014 年 9 月设立,目前稳定栖息着一个 50 多头的长江江豚种群。长江江豚处于长江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是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被称为长江生态系统的 " 晴雨表 "。
保护区相关负责人向现代快报记者介绍,保护区首创并应用了 " 水上 - 水下 - 岸线 " 综合监测技术体系。结合巡护巡航,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江豚受伤搁浅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船只超速航行行为等,并及时采取措施。此外,保护区还计划把空中巡航列入监测范围,将来要在长江岸线布置多处无人机机场,实现 24 小时巡查。
从目前的观测结果看,近年江豚活动频繁、活动范围扩大,反映出长江大保护的各项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南京段的生态环境持续变好,禁捕发挥实效。近些年,沿江码头整治、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各项措施,也让长江江豚的生存环境不断改善。南京市还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长江江豚保护的职责清单,海事、航道、环保等相关部门都参与进来,共同为长江江豚保护出力。
目前,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中下游 8 个豚类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中,唯一在主城区能够为市民近距离观看野生江豚提供条件的保护区。保护区需要探索出野生江豚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新路径。这也意味着,保护区要承担起豚类调查、监测、救治、宣传、科研等重要职能。
如今,长江江豚成了南京的 " 新晋网红 ",这意味着保护区长期以来的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保护区积极开展与科研院校等机构的合作,包括中科院水生所、农村农业部下属的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师大等。保护区已启动为期一年的本底资源调查,进一步摸清保护区长江江豚及生物资源的物种组成、生物学特征、资源量现状及时空变化,并将依据调查数据编制调查报告,出版相关图谱,为进一步科学保护江豚提供指导。(部分素材由王玉秋晨、武家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