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头雁”领飞,“雁阵”乘风!看无锡科技力量如何领飞
2021-11-18 20:13:00  来源:无锡日报  
1
听新闻

这是褒奖创新的荣耀时刻:在11月3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无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获得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9项,获奖数量再次保持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方阵,彰显了无锡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

国家科技奖励是一面旗帜,展示的是一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无锡入围的这些科技项目,有的解决了世界性难题,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它们将颠覆和超越进行到底,改变着国计民生,也彰显着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链条协同创新等鲜明的城市特色,更激发了无锡争第一、创唯一的激情和动力。

“头雁”领飞,“雁阵”乘风,这些都是无锡科技的底气。本期周刊梳理“十三五”以来无锡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项,从中感受到城市创新的磅礴动能,也有科技从业者十年磨一剑、十五年磨一剑的绵绵发力——耐得住寂寞、冲得出成果,是“领飞”的姿态,亦是科技的魅力。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上下游齐发力协同攻关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亟须解决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很多企业、科研院校瞄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发力,加快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在广东肇庆京东2020-京东亚洲一号鼎湖物流项目上,数十名来自江苏鑫泰岩土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正在抓紧最后的收尾工作。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亚洲范围内B2C行业内建筑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运营中心。这一工程得以顺利开展,正是此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由宜兴企业江苏鑫泰参与研发的“超软土地基排水体防淤堵高效处理技术”在该项目的地基处理工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约20年前,沿海沿江地区广泛分布的深厚软土地基和地震液化地基,成为各类土木工程建设面临的技术难题。为此,江苏鑫泰牵手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院所不断开展科技攻关,终于形成了我国原创地基处理技术。此次的获奖项目,是江苏鑫泰协同温州大学科研团队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防淤促排真空预压高效处理成套技术体系,攻克了超软土地基处理时间长、成本高、效果差的难题。据悉,这一技术目前已应用于沿海多个省、市,并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的50余项超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不仅能够将淤泥物理固结成路基资源替代传统砂石,同时还能实现河道淤泥及生活污泥物理固结成湿地床体以供大面积种植水生植物,为打造生态城市、生态国家提供技术支持。

科技创新与产业的紧密结合,是获奖项目的一个重要特征。在集成电路领域,无锡元素多次出现在一等奖、二等奖项目之中,也充分展示了产业企业抱团成群、上下游协同攻关的显著成效。

持续激励基础研究,科技成果服务国计民生

一项研究成果的取得,背后往往是科研工作者“十年磨一剑”的专注。梳理无锡企业发现,研究时间10-15年的项目数量最多。“超软土地基排水体防淤堵高效处理技术”项目、“海洋窄带环境复杂目标探测识别技术与装备”项目、“基于3S维度的生物质固废清洁高效燃气能源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等的研发都历经10余年。

多年的蛰伏,让众多科技优秀成果不断涌现,并与国家战略、国计民生紧密相连。由无锡市海鹰加科海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参与、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海洋窄带环境复杂目标探测识别技术与装备”项目,实现了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部分领先的跨越。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持续激励基础研究、强调成果应用积淀。其中,以江南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在全国授奖项目中连年保持高比例,充分彰显了高校在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创新中的独特优势。此次,由江南大学牵头完成的“淀粉结构精准设计及其产品创制”“食品工业专用油脂升级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记者查阅榜单发现,2016-2020年间,江南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6项,在淀粉产品、食品工业专用油脂等课题中积累了标志性的成果。目前,江南大学已与全国50多个城市及中粮集团、光明乳业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全面合作,为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无锡市科技部门表示,无锡将进一步依托江南大学强大的学科优势,助推未来食品领域科技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高校企业联合破题,产学研深度融合成强支撑

获奖成果大多诞生在多年的产学研合作中,梳理可发现,获奖项目都是通过与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完成,产学研支撑企业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前段时间,张家港一位用户专程跑到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无锡湖光工业炉有限公司“求救”。原来,这家企业此前定制了另一家企业的生物质工业炉,但是设备调试后却因为机器集成性不过关,一直无法正常运转。打听到无锡湖光工业炉有限公司在这方面拥有国内最领先的技术,特意跑来求购设备。“我们根据用户的要求,已经帮助他们全部安装到位,现在客户跟我们反馈,使用效果很好。”无锡湖光工业炉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德良告诉记者,生物质气化产业是环保产业,它将生物质固废生产转化为需求旺盛的动能,未来前景可期,目前该技术已推广至全国近20个省市以及国外市场。上月,宜兴一家企业还通过无锡市环保局联系到湖光工业炉有限公司,期望利用这项技术,新上一个废弃秸秆回收利用新项目。

稻壳、秸秆、木屑……无锡湖光工业炉有限公司的一间陈列室内摆放着一罐罐看起来极为普通的原材料,这些废弃的原材料在“生物质气化炉”里走一趟,就可以转化成可再利用的气体和电能。这项变废为宝的硬核技术,专业名为“基于3S维度的生物质固废清洁高效燃气能源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由无锡湖光工业炉有限公司参与的这一项目获得了此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这项技术在国内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为我国生物质固废的处理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模式。

注重技术创新并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是这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鲜明底色。从2007年开始,企业就从南京林产化工研究所引入初代气化炉专利,后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其产生的燃气热值与电能不高且存在二次污染。在之后的几年时间内,企业前后投入1500万元的研发费用,不断改进技术。为加速成果转化,两年前,企业又主动牵手天津大学,于今年成功攻克技术瓶颈,进一步提高了燃气热值、稳定性、安全性。

无锡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无锡先后出台“创新驱动30条”“创新驱动新10条”等政策,最大力度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自立自强底色鲜明,全链条创新优势明显

如果科技发展有气质,自立自强一定是无锡科技创新的底色。

无锡获奖的9个项目中,生命健康、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是无锡科研团队取得“国字号”成果的几大重点领域,且不少骨干企业成为引领产业链发展的创新龙头,从侧面反映了无锡围绕重点产业布局科技创新资源的“成绩单”,这与无锡科技工作“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的全链条发力息息相关。在强化研发投入强度、创新主体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无锡近年来取得了实效。从无锡市科技局获悉,预计2021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雏鹰、瞪羚、准独角兽入库企业分别达到2981家、1676家、144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累计建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87家,其中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654家。科技孵化育成体系持续拓展,累计建设众创空间9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60家,科技创新迸发出强劲活力。

盘点“十三五”中国科技界顶级奖项,无锡一直斩获颇丰。近五年来,无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共计43个。这些创新科技成果体现了无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效,更为无锡奋力走好创新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太湖湾科创带建设注入新动能。

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之下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当前的无锡正加速前行。在这样一个高规格大会上夺得奖项,给予企业、院所更多信心,也为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提供更多经验。无锡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字号”奖励之后,无锡科技创新肩负起了更多期待、使命与担当,未来将推动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更多“出圈”成果,在科技创新领域激荡出更多“无锡声音”。(朱洁、见习记者 耿沐言)

标签:
责编:戴雨扬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