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国籍船舶实行强制引航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体现。正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百年征程 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上,两张珍贵的老照片生动反映了江苏长江引航事业发展的历史。日前,长江引航中心老中青三代引航员来到展览现场,和参展观众一起分享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引航破浪向前、对外开放的珍贵记忆。
引航,旧称引水、领港或领江,是指在一定航区指引船舶安全航行、靠离码头。新中国成立之前,长江的引航权曾经长期被外国列强把控。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长江引航权才真正回到人民手中,长江引航正式翻开了新的一页。改革开放以后,沿江港口陆续对外开放。1982年11月,南通港、张家港成为长江第一批对外开放港口。长江引航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1983年5月7日,原长江南京航政分局引航员引领巴拿马籍货船“日本商人”号靠泊张家港1号泊位
“这张老照片,反映的是1983年5月7日,原长江南京航政分局引航员引领巴拿马籍‘日本商人’号靠泊张家港1号泊位,这艘轮船是新中国成立后进入长江的第一艘外轮。”展览现场,长江引航中心原副主任、安全总监,高级引航员蒋富国回忆,那一次引航保证了首航张家港的外轮安全进江出港,奏响了长江对外开放的乐章,也拉开了长江引航员对外籍船舶实行强制引航的帷幕。
从1982年开始从事长江引航工作的蒋富国介绍,按照国际法,每一艘外籍船舶都是一块“流动的异国领土”。按照国际惯例,外国籍船舶进入主权国家水域,主权国指派引航员登轮实行强制引航,维护国家主权和提供航行指导。“我们在工作中坚持有理有节、不卑不亢,实事求是地处置各种涉外事件,友好地与外国船员相处,未发生一次违反涉外纪律事件,赢得了外国船员和船长的尊重。”
展板上另一张长江引航照片,反映的是1983年5月24日,引领巴拿马籍“格林兰海”轮靠泊南通港。该轮是新中国成立后靠泊南通港第一艘外轮,揭开了南通港对外开放的崭新一页。
“当外轮进入长江,迎接他们的第一个中国人是引航员;当外轮驶出长江,相送的最后一个中国人也是引航员。”蒋富国说,30多年来,长江引航员们出色完成了一次次引航任务,在浩荡长江上留下一段段难忘的引航记忆。展览现场,他向后辈们讲起了当年引领一艘苏联籍货船抵达南通港的故事,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巨轮像扭秧歌似地在狭窄的航道中走着“S”形路,成功抵达锚地。苏联船长翘起大拇指赞扬:“太准确了!我是几十年的老船长,去过几十个国家的港口,没有见到有像中国引航员这样高超技术的引航员!”
1983年5月24日,巴拿马籍“格林兰海”轮靠泊南通港
长江引航中心成立于1997年,是交通运输部设在长江的唯一引航机构,依法依规对进出长江干线港口的外国籍船舶实施强制引航,并为中国籍船舶提供引航服务。作为外贸货物及大宗民生物资运输供应链的关键一环,长江引航承担了沿江地区所需85%的铁矿石、83%的电煤、90%的外贸货物运输船舶引航工作。目前,长江引航中心直接服务沿江26个开放口岸、600多个万吨级泊位、800余家港航企业。
“长江引航员把世界引进长江、把长江引向世界。”长江引航中心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宋维说,目前,全国引航员的总数仅有2400多人,其中长江引航员有584人,约占全国的1/4。引航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高素质“三高”的特点。从一名本科毕业生到成长为一名全能一级引航员,至少需要十三年时间。每一名引航员除了需要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还需要储备大量其他知识,长江引航员也被赋予了“平安绿色长江的守护者”“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等美称。
今年50岁的宋维是中生代长江引航员的代表,见证了几十年来长江引航飞跃式发展:“长江引航员从过去的几天引一艘船,到现在一天引几艘船;沿江两岸从过去的一片片芦苇荡,到现在码头连成片;沿江码头从晚上黑灯瞎火到灯火通明,24小时作业,一片繁忙景象。长江引航员引领的船舶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先进,我们与外国船员的合作和交流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底气。”宋维自豪地告诉记者,长江引航中心一年引领的船舶从成立之初的7000余艘到现在的6万余艘,翻了八番多,其中,引领进出江苏沿江港口的船舶占比超过了95%,可以说,长江外贸货物的进出口运输主要集中在江苏。
长江引航中心老中青三代引航员在展览现场分享长江引航的故事
一代代引航员用专业和尽责为江苏沿江港口的繁忙有序贡献着力量。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长江引航员们一直坚守在抗疫保畅的“水上国门”战场,保障一批批民生重点物资、企业生产急需物资从港口顺利上岸,真正做到了舍小家为大家,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
在1988年出生的二级引航员赵润程看来,“能够成为一名引航员,既是一种光荣,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长江引航中心,一直有着‘传帮带’的光荣传统,师傅不仅教我们技术,同时教我们做人。”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长江引航中心成立了“抗疫专班”,赵润程在第一时间报名。在辛苦忙碌的抗疫工作中,他错过了二女儿的出生,错过了大女儿的生日,也无法陪伴在刚生产完的妻子身边,但他却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只有大家好了,小家才会好,我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文 陈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