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在江苏省科技厅的积极推动下,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简称“江苏产研院”)在2013年应运而生,并于2018年被中财办列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典型案例。深耕这一江苏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以刘庆为代表的一批拓荒者,着眼创新链中科学成果到产业技术之间的转化环节,为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支撑。
2018年,刘庆在第三届全球虚拟·现实大会(GVRC)上
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家,刘庆先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丹麦国家实验室、清华大学和重庆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曾创办过多家高科技企业,获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称号和科研奖项。2014年辞去重庆大学副校长职务加盟江苏产研院,从此带领团队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在研发载体体制改革上,刘庆团队系统借鉴了国内外技术研发机构的经验,采用“项目经理制”和“团队控股制”开创了专业研究所建设的新模式,以“现金出资、团队控股的轻资产运营公司管理运行专业研究所”的方式,实现了专业研究所所有权与经营权、研究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的有机统一。
2021年1月,刘庆在集萃训练营上与师生沟通
在挖掘创新需求方面,刘庆带领团队深入近百家企业,与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合作成立联合创新中心,探索提炼出企业“不能自主解决”和“愿意出钱寻求解决方案”这两个“真需求”的标准,目前已凝练提出技术需求700余项,企业意向出资金额超20亿元,达成技术合作近200项,合同额近10亿元。
同时,刘庆团队不断探索吸引海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到江苏集聚的新举措,推动江苏产研院先后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密西根大学、德国弗朗霍夫协会等61家海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与海外合作机构设立国际合作资金池、举办专业领域技术对接活动等,促进其研究成果到江苏落地转化。
“产学研用的本质是创新科研人才的培养和转移”,刘庆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带领团队探索和实践了“集萃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培养面向未来、需求导向、实践导向的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目前,已与国内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累计超2000名,与海外合作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100余名。
2021年6月,刘庆在一专业所建设方案研讨会上
今年6月,刘庆作为负责人牵头组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开创性地提出了“一套机制、一个核心团队和一体化管理”的建设营运思路,助力实现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前期推动成立的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经过一年多发展,已在平台建设、高水平团队集聚和重点项目研发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目前,在刘庆的带领下,江苏产研院在电子信息、先进材料、制造与装备、生物医药和能源环保等领域建有专业研究所61家,与海外61家、国内56家知名高校与研发机构和江苏近150家龙头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向市场转移转化技术成果5700多项,衍生孵化了1000多家科技型企业,服务企业累计超过18000家。七年之间,这片昔日的科创“试验田”,已然成长为生机蓬勃的创新“小森林”。
供图: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