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在原有的136种基础上,今年又新增了野生动植物34种。”近日,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欣喜地向亭湖生态环境局传递喜讯。
多年来,作为盐城市主城区,地处黄海之滨的亭湖,不惜一切代价,像保护“眼睛”一样,守护黄海滩涂及周边湿地。通过退耕还林、退渔还湿、新水源引进等扎实举措,全方位、立体化为湿地生物多样性发展提供环境保障。2019年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 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高标准建设湿地生态防护林
作为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盐城林场成立于1959年9月,承担着国家赋予的沿海防护职能和自然生态保护职能。然而,2015年特大台风“苏迪罗”来袭后,盐城林场遭受历史未有的重创。
“三年再建一个新林场!”亭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以全新的更高的规划标准和要求,激励林场人“二次创业”,开展林场灾后重建。经过三年的努力,一个崭新的林场拔地而起:满目葱茏,林木蓄积量约5.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8%。
林场于2015年被亭湖区科协评选为“科普教育基地”,2016年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体验分会授予“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和理事单位,2016年被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选定为“耐盐竹种试验与种苗繁育基地”,2017年被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选定为“本科生教学实习基地”,2018年10月成立省内首家林业院士工作站。
高标准整治境内水源动脉
亭湖区以自然湿地保护小区建设为抓手,加大对自然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对境内串场河、新洋港和通榆河三大重点河流动脉逐一进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方案评审;竖大标牌6块、小标牌15块、界桩210个,并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拆除新洋港渔罾1个,即 “天下第一罾”的黄尖大罾,治理港内鱼箱1.1176万只,渔簖482个,为水质环境提供了保障。截至目前,亭湖区现有湿地总面积5603.41公顷,其中自然湿地总面积1424.12公顷。
连续多年监测显示,不仅鸟类数量增多,鸟类繁殖地也在增多。“引水补湿”“退渔还湿”“退耕还湿”等工程的实施,为丹顶鹤、河麂、麋鹿等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和活动的场所。湿地恢复与重建区域鸟类数量由2016年的3173只增加到2018年冬季的14747只。最多观察到330只野生丹顶鹤集群觅食。
调优产业结构打造生态小镇
亭湖区积极引导村民推行有机种植,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民庄稼被鸟损的损失进行贴补。不仅如此,为加快保护区缓冲区环境治理,政府先后搬迁农户1678户,搬迁保护区缓冲区养殖业基地1个(237.2亩),搬迁工业企业1个(9.5亩)。
全方位强化生态保护宣传
为进一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亭湖生态环境局开展形式多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每年组织环保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活动20多场次;组织中小学生观看生物多样性电影、听生物多样性知识讲座30多场次;开展中小学生湿地课堂现场教学10场次;与盐城师范学院合作推出大型舞台音乐剧《挥向天空的翅膀》,讲述当代大学生护鹤的故事。系列活动扩大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今年,保护区新名录比之前增加了34种,其中一级增加了27种,二级增加7种。
保护盐城海滨湿地,推动湿地生物多样性发展,任重道远。既要传承好“新中国第一位环保烈士”徐秀娟刻苦钻研、乐于奉献的精神,也需要加强科学研究监测,加大保护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发展,就是守护人类生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