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了,不少学生计划利用假期巩固一下学习成果,他们中的一些人却成为不法分子的“关注”对象。学会如何避免被骗,成了学生们课堂之外的另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南京警方通过梳理近期发生的相关警情,提醒广大学生引以为戒,暑假期间务必修好“安全”这门课。
“外国朋友”邮寄英语资料
“热心”背后实为骗局
▲▲案件回放
7月4日晚9时许,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四所村派出所接到报案,报警人张女士称其15岁的女儿小林被人在网上骗了3100元。据了解,小林是某外国语学校的一名中学生,平时经常在某聊天软件和网上的外国好友聊天,以提高英语水平。中考结束后,小林在某聊天软件上又认识了一名自称美国人的男子,因为对方全程用英文与自己交流,小林并没有怀疑对方的身份。聊天中,小林说起自己中考时英语考得不好,对方便热心地表示要从美国给小林邮寄英语资料,帮助她提高英语成绩,涉世不深的小林相信了。
没过多久,男子给小林发来了“美国邮局服务”的支付二维码和快递单号,称自己已经在邮寄资料了,让小林汇出400元的邮寄费用。紧接着,对方说海关检查时要拆开包裹,需要支付700元的“关税费”才能顺利过海关。不一会儿,对方表示由于寄的是国际快递,需要对包裹主人的身份进行认证,让小林再交纳2000元保证金。小林一切照办后,对方又以“改签费”为由,让小林再交纳2000元,并称10分钟之内会连同之前的2000元一并退还给小林。看到对方无休止地要钱,小林感觉有些不对劲,赶紧将汇款的事告诉妈妈,妈妈立刻意识到孩子很有可能遭遇的是网络诈骗,立刻带着小林报警求助。目前,警方已针对此案立案调查。
▲▲警情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国外包裹诈骗警情。骗子在网络聊天工具上通过冒充外国友人进行交友,取得受害人信任之后,便以在国外邮寄包裹给受害人或请受害人代收海外包裹,需要各项费用为由实施诈骗。此案中,骗子将目标瞄准了中学生小林,了解其存在补习英语的需求后,谎称有能帮助提高成绩的“英语资料”可以邮寄给她,从而将其引入后面一系列的“转账陷阱”。
▲▲民警支招
当前网络诈骗被害人呈现低龄化趋势,未成年人已经成为新的受害群体,需要引起广大家长的警惕。学校和家长应当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反网络诈骗教育,提醒未成年人不要随便在聊天软件上与陌生人聊天,孩子的支付软件需要在父母的严格监督下使用。
“客服”提醒更改“学生”身份
一通电话骗走18万元
▲▲案件回放
6月29日下午,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高新区派出所接到报警,大学毕业生小王称自己向某App“客服”转账18万余元,疑似遭遇电信诈骗。
经了解,当天上午,小王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对方声称自己是某外卖App的“客服”,告知小王其在该App上的个人信息被绑定了借贷平台,需要将身份信息中的“学生”更改为“社会人员”,如不及时变更将影响个人征信。
听到这些,小王有些担心,随即询问对方要怎么解决。小王根据“客服”提示,重新下载了另一款App,并添加了一名“信息更改专员”为好友,由“专员”一对一指导其完成信息修改。“专员”表示,需要小王从各借贷平台借款,提高征信,再将借款转至所谓银监会的“安全账号”内,并称24小时后,银监会会将钱款原路径退回。
小王将自己的16万存款和网贷借来的2.3万元都转至对方账号后,“专员”告诉小王,当前转账金额未达系统预设金额,仍无法更改个人信息,还需要继续添加。在小王表示自己没有其他存款后,没想到“专员”又进一步让其向家人和朋友借款。这时候小王察觉出了不妥,于是立即报警求助。
▲▲警情分析
骗子冒充官方客服来电,告知受害人在App上登记的个人信息有误,需要实时更新,不做更新将会影响个人征信。一旦受害人相信,骗子便会要求受害人下载App软件,达到共享屏幕、获取信息、窃取账号等目的。过程中,不法分子全程语音通话,不给受害人思考余地,巧立名目要求受害人进行各种转账,甚至是网络借贷,一步步将其逼入陷阱。
▲▲民警支招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信息。凡是接到“客服”来电,要帮你在App上更改个人信息、销户、借款、转账的,务必提高警惕,冷静沉着,遇到问题要及时向官方渠道核实,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陌生人帮忙“代考”自称“包过”
空头支票无处兑现
▲▲案件回放
暑假期间正是各种补习机构的消息活跃的时候,除了学生群体也有不少“工作党”想着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学会分辨成了很重要的一课。6月28日下午,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梅园新村派出所接到市民何先生报案,称被人以“自考本科包过”的名义骗了26万余元。
接报后,民警仔细询问了解到:何先生一直在业余时间准备近期的自考本科考试。一个星期前,他在家中收到一封陌生ID的电子邮件,邮件开头便准确地写出了其姓名、身份证号及报考信息,除此之外,该邮件还声称可以提供2021年“江苏自考”的学习资料。何先生随即添加了对方“客服”好友,该客服自称招考工作的内部人员,有“包过”的内部材料,何先生便以2000元的价格预定了对方4门课程的学习资料,并预付定金600元,双方约定,待何先生考试结束再支付剩余1400元的尾款。
6月26日下午,“客服”向何先生提供了一个人的联系方式,称是考试资料的“派送员”。一天后,该“派送员”给何先生打来电话,暗示可以通过“代考”的方式帮助何先生通过自考本科考试。何先生同意后,该“派送员”向何先生收取了4800元的保证金,此后又以不同机构的“保证金”“电脑押金”等为由多次要求何先生转账,并承诺考试结束后会退还大部分。就这样,何先生分11次向对方转账了26万余元。
6月28日上午,何先生与朋友谈及此事,经对方提醒意识到自己可能遇到了诈骗,急忙来到派出所报案。民警获悉后,立即通过“96110”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进行紧急止付,同时对何先生的转账记录开展调查,确定何先生遇到了骗子。目前,本案还在进一步调查当中。
▲▲警情分析
“内部资料”“考试包过”这样的字眼对于正在准备复习的考生来说有极大的吸引力,备考的焦虑和压力更容易让其心态动摇,从而被对方骗取信任。信任产生后,对方所谓的“学习资料”、“保证金”、“电脑押金”等则不过都是欺骗受害人转账的噱头,实际上骗子并没有所谓的内部资料、代考员也只是不法分子的伪装。
▲▲民警支招
不要轻信考试“包过”的神话。所谓的“助考”、“包过”、“改分”,都是不法分子以骗钱为目的的骗局。广大学生在备考时务必端正好心态,切记不明链接不要点、身份不明的网友不要加,切勿轻信陌生人的“承诺”,因为一时想走“后门”落入骗子的陷阱。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明慧 通讯员 宁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