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卢河燕 文 / 摄)5 月 22 日是第 28 个 "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主题是 " 呵护自然,人人有责 "。今年,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在南通举办主题宣传活动。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苏共记录省内物种数 4588 种," 十四五 " 期间,江苏将积极推进《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制定,建立环境指示物种清单,构建 " 一纵两横 +" 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
在水上森林、生态湿地,感受生物多样性
河道纵横,杉林茂盛,鸟儿在林间嬉戏 ……5 月 20 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位于泰州兴化的李中水上森林公园,这里负氧离子 3745 个 /cm³,是一处天然的氧吧。透过狭长的水道,随处可见白鹭、野鸭的曼妙姿态,宛若仙境。
" 景区为苏中最大的人工生态林,主要栽植水杉、池杉,鸟类数量繁多,有白鹭、灰鹭、猫头鹰、黑杜鹃、野鸭等,最多时有 6 万多只。" 李中水上森林景区负责人徐志祥介绍,为了保护区内鸟儿,他们在景区道路两侧和角落里摆放保护措施牌,在树上悬挂人工鸟窝,重点加强鸟蛋保护。
在兴化市千垛镇的徐马荒湿地,这里大部分划为省级生态红线一级管控区,湿地上草木丛生,芦苇遍地,河道蜿蜒曲折,一片原生态风光。
" 据调查,镇上共计发现鸟类 197 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2 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28 种。" 千垛镇党委书记裴马年介绍,千垛镇常年保持有数万只鸟类栖息。"2020 年春季还记录到了三种鸟类新记录,分别是彩鹮、黄胸鹀和白琵鹭。其中彩鹮在国内山西和云南等地有分布,十分罕见。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极危鸟类黄胸鹀也曾现身千垛镇平旺湖。"
江苏已记录省内物种 4588 种,珍稀濒危物种 165 种
江苏跨江滨海、平原辽阔、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湿地资源十分丰富,生物多样性特色鲜明。
5 月 21 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在南通举办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会上,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于红霞介绍," 近年来,全省始终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发布了《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 6 大战略任务、20 项优先行动和 13 项重点项目,实施了一批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显著提升。"
为了让生物多样性保护更具系统性、专业性,摸清家底尤为重要。2017-2019 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已经完成 854 条样线、701 个样点、1828 个样方,累计投入 3400 余万元,完成了 39 个县级试点区域的调查。共记录省内物种数 4588 种,珍稀濒危物种 165 种,基本完成了《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的近期目标。
与此同时,江苏在 13 个设区市共布设监测点位 149 个,覆盖了长江、太湖、淮河等重点流域及主要饮用水源地。一个个镜头、一份份样本,绘就江苏生物多样性的缤纷画卷。2020 年以来,在数据汇总与不断充实的基础上,江苏逐步开展了生物多样性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为今后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化平台打下了基础。
极危物种勺嘴鹬等迁徙的国际通道 " 驿站 "
在活动主办地南通,南京大学环境规划院院长助理芦昱介绍了南通定点观测的情况汇报。
团队在 2016 年、2018-2019 年调查。春秋季调查水生生物,全年调查 2-6 次;昆虫在 6-8 月调查;鸟类一年四季都要调查。在南通春秋两季,以 " 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 " 过境的候鸟为主,夏季是夏候鸟,冬季有从西伯利亚来的鸟类越冬。监测手段包括样方法、望远镜、红外相机、无人机等。
"2016 年时监测到南通地区动植物种类共 2500 种左右,2018-2019 年调查时增至 3500 多种。" 芦昱告诉记者,明显感到当地生态环境改善。近两年在长江干流,能够观测到稳定的长江江豚种群区域。
南通的沿海湿地是国际候鸟的迁徙通道,这里可谓是 " 鸟类天堂 "。据介绍,每年有近 80 种水鸟迁徙停歇,共有数十万只。" 这些水鸟对于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保护意义。比如鸻鹬类种群数量越多,表示湿地质量越高。而南通的鸻鹬类如黑腹滨鹬占据全国数量的 1.3%,白腰杓鹬占全国的 1.1%。" 芦昱说,极危物种勺嘴鹬在全球不足 500 只,在南通小洋口滩涂每年都会发现几只;濒危物种小青脚鹬全球 400-600 只,小洋口滩涂能观测到 50 只左右。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黄嘴白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杓鹬、大滨鹬等都能看到。他也建议,对国际鸟类重要迁徙通道保护与修复,对水鸟迁徙期的长期监测。
监测的同时,江苏生物多样性还面临着物种入侵、环境污染等挑战。" 以往为了保滩护堤引进的互花米草,如今影响本土植物生长,建议加强对小洋口互花米草的综合治理。" 芦昱说,在长江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与修复方面,建议在长江沿岸,开展水生生物的长期监测。
保护升级,推动江苏生物多样性立法进程
江苏拿出一系列举措保护生物多样性。" 十四五 " 期间,江苏将积极推进《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的制定工作,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法治轨道。
建立环境指示物种清单。基于江苏省本底状况,探索建立以生物多样性为核心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突出蝴蝶、水生动物等指示物种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形成环境指示物种清单。
构建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在长江流域、大运河沿线、滨海滩涂以及太湖、洪泽湖等重点流域构建 " 一纵两横 +" 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在丰富本底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时也可以作为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基地,对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