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暖新闻】江苏徐州:这群兵哥哥的“爱心小饭桌” 持续温暖29年
2021-05-14 17:48:00  来源:淮海网  
1
听新闻

在武警江苏总队徐州支队新沂中队荣誉室里,环绕的橄榄枝中,一只有力的大手紧紧牵住一只小手,在周围众多奖牌的映衬下,雕塑古铜色的光泽闪亮而温暖……这座雕塑见证了官兵们29年来持之以恒的爱心接力。

一张小饭桌的温暖

“琦琦,一会要喊叔叔,他们都是帮助过妈妈的亲人。”

前不久,武警江苏总队徐州支队新沂中队迎来了自己的“亲戚”——曾经的资助学生王静雯,她带着自己的孩子来中队“走亲戚”了。看到自己上学时每天来中队吃饭的小饭桌,王静雯的泪水止不住地从眼角滑了下来。

对于她来说,中队的官兵就像自己的兄弟,给了她依靠和温暖。中队荣誉室的那张小饭桌,就像家里面的老物件,见证了自己从贫困学子到人民教师的成长历程,也见证了自己与武警中队的不解之缘……

王静雯曾是江苏徐州新沂市第三中学的学生,14岁那年失去父母,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和幼小的弟弟与她相依为命。

1992年的学雷锋日,中队官兵到一墙之隔的新沂市第三中学开展活动,发现不少贫困家庭学生的午餐只有馒头咸菜,见此情景很是心酸。时任指导员张云森与校领导商议设立一张“爱心饭桌”,由中队官兵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营养的饭菜,安排他们每天中午到中队就餐。时光荏苒,这张“爱心饭桌”一设就是二十多年,伴随了一茬茬学生的成长,王静雯正是受助学子中的一个。

2014年,即将大学毕业的王静雯向中队寄来了深情的感谢信:“记得上高中时每天都来中队吃饭,饭菜丰盛味道好。武警哥哥们整齐的队列、响亮豪迈的口号,让我心中涌起了自豪感,很多个日日夜夜我都很想你们,想回中队这个家看看......”

王静雯在读书时要一边帮年迈的奶奶干农活,一边照顾幼小的弟弟,生活很艰难。但为了心中的大学梦,她每天起早贪黑,挤出时间用功学习。在最难的时候,中队官兵给了她依靠和帮助。时任指导员胡典平担任了王静雯的“留守家长”,出席她的家长会,并常常走访学校与家庭,帮她解决燃眉之急。官兵们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为她特意制定“高考食谱”,邀请她参观官兵训练、参加中队文化活动、了解中队历史,以减轻学习压力。

2010年,考上大学的王静雯,面对高昂的学费、贫困的家境,一度产生了放弃读书的念头。中队官兵深知她对大学的渴望,及时凑齐了学费,勉励她一定坚持到最后,把学业完成。

“武警哥哥们就是我的亲人,那种温暖的感觉我永远记在心间。”如今,王静雯已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拥有光荣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虽然已时隔十多年,但每每提起新沂中队官兵对自己的帮助,她仍会热泪盈眶。

2015年,中队搬迁到了远离第三中学的新营区,怎么让贫困家庭学生继续吃上可口饭菜,保证备考期间有足够营养,成为了官兵们牵挂的问题。通过研究讨论,中队党支部动用“爱心基金”为贫困家庭学生的饭票充值,把爱心继续送到他们手中。虽然路程远了,但官兵与学生的心依然很近。

一份“兄弟情”的鼓励

在中队士官魏金忠的手机里,珍藏着一张解放军中尉的军装照。“这是我弟弟,徐征北!”说起自己的这个“弟弟”,魏金忠满脸自豪。

徐征北是魏金忠结对帮助的贫困家庭学生,“征北不仅志气高,还有些小‘傲娇’咧。”魏金忠笑着说。一开始,腼腆的徐征北不好意思来中队小饭桌吃饭,中队便邀请他中午来队辅导考学战士们的功课,“顺道”留下吃午饭。一段时间的相处后,徐征北渐渐向“武警哥哥”们敞开心扉,开始乐意接受他们的帮助。

2015年,一向成绩优异的徐征北意外高考失利,家庭的现实情况让他决心外出打工,学校老师几次劝说都没能让他改变决心,直到魏金忠找到了他。

“咋不读了啊?”“已经白费你们很多心血了,我不坚持了……”“我打算明年考军校,帮我个忙,咱哥儿俩一起再考一次!”软磨硬泡下,魏金忠终于说动徐征北来年再考。官兵们替徐征北交上复读费,魏金忠每天都挤出休息时间与他一起读书学习。每当学习遇到困难时,魏金忠总为他加油鼓劲,“当兵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还怕这点小难题?咱哥儿俩一起努力,肯定能解决!”

功夫不负有心人,次年徐征北考出了超一本线33分的好成绩,虽然可以选择很多不错的学校,但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军校。也是那时徐征北才知道,魏金忠因为超龄早就不能报考军校了,考学只是他善意的谎言。“哥,你堂堂男子汉咋能骗人?”“兵者,诡道也。你看,哥读的书用上了吧。”魏金忠一句话就让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的徐征北破涕为笑。

“八一”建军节那天,徐征北带着原解放军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向中队官兵辞行,魏金忠与徐征北这对特殊的“兄弟”相拥告别。徐征北哽咽着说:“我永远不会忘记武警中队的厚恩,你们是我在军旅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2020年军校毕业时,徐征北第一批递交了“援藏”申请书,如愿成为一名卫国戍边的边防军人。在距中队3800公里外的雪域高原,他将自己的照片发给魏金忠,“哥,现在我们是兄弟更是战友,我会传承中队的奉献精神,为祖国守好边疆!”

“有时候,帮助别人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一颗真诚的心。”在魏金忠看来,“扶智”更要“扶志”,把乐观向上、奋斗自强的种子种到学生们心里非常重要。

“武警官兵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支持,更是宝贵的精神力量。”新沂市第三中学校长张志诚介绍,学校的贫困学生中,来自留守家庭、单亲家庭的居多,他们更需要尊重、关爱和鼓励。针对学生们的情况,中队经常组织官兵与学生们交流互动,干部担任“留守家长”出席受助学生的家长会,并邀请孩子们参观中队的荣誉室、训练场。

在与中队官兵的交流中,不少学生都被官兵们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激励着。17岁的高三在读生化子林说:“有时候我们在教室里上课,会隐隐听到武警哥哥们喊口号的声音,想起他们努力训练的样子,我读书更有动力。”

“爱是一盏灯,点亮一条路,照亮一群人。”29年来,中队官兵每月自发从工资、津贴中拿出部分捐入“爱心基金”,现累计捐款已达3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0余名,其中28人圆了大学梦。他们中有教师,有工人,有受感召入伍的军人……与部队这份特殊的情缘,成为了他们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传播正能量的精神财富。

一面荣誉墙的见证

今年3月9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牌匾正式挂上武警新沂中队荣誉墙。

“可热闹了,周边的村民都来祝贺,电视台也过来了呢!”下士黄润泽兴奋地描述起那天的场景。作为中队的“爱心基金保管员”,黄润泽为中队新获得的荣誉而骄傲,更感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爱心基金保管员”从设立至今,已经过中队8名士官的传承接力。他们不仅要组织战友们捐款,定期公示“爱心基金”的收支情况,还要做好中队与学校、受助学生的沟通联络,对捐款使用提出合理的建议,确保“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岗位虽小,但责任重大!”黄润泽说。

“帮助别人的过程,也是官兵们受到教育,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队指导员严伟康介绍,黄润泽家境优越,刚入伍时花钱大手大脚,工作中怕苦怕累,“当两年兵就退伍”是他最初的想法。5年前的学雷锋日,班长张帅特意带他到受助学生朱宝蒴家中探望。“院墙是用玉米杆和柴火围起的,房子是铁皮搭的板房,屋里又暗又冷,朱宝蒴一直趴在院子里的砖头堆上看书,只为了省点电费……”眼前的这一幕让黄润泽终生难忘。回到中队后,他很快改掉了被娇生惯养养成的毛病,还主动申请参加结对帮扶。一年后,他被战友们高票推选为中队的“爱心基金保管员”。

翻开中队近几年的捐款记录,官兵们的捐赠金额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中队不作要求,每人的捐款额我都会保密,就算是省下5元、10元的零花钱,也能为贫困学生帮上忙。”黄润泽说,在捐助活动的影响下,身边越来越多的战友学会了勤俭节约。

29年间,中队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扶贫济困的精神也在更多的地方生根发芽。黄润泽的班长张帅退役返乡后,放弃了城镇机关的岗位,申请前往家乡最贫困的乡村开展扶贫工作。去年11月,他向中队打来电话报喜,已帮助家乡28户76人实现脱贫。“作为一名新沂中队的兵,无论我在哪儿都会把扶贫事业坚持下去!”张帅说。

官兵们的爱心与奉献,改变着他人的命运,也塑造着自己的未来。贫困家庭学生小胡,自幼罹患眼疾,视力模糊,依然坚持用高倍放大镜读书学习。中队战士逯丰乐被她的坚强精神感染,也坚持每天抽出时间看书学习,最终考学提干成长为一名军官。

“很多贫困学生既是我们的帮扶对象,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徐征北的鼓励下,魏金忠报考了函授,经过4年的不懈学习,取得了山东大学大专学历。据了解,在曾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学生的官兵中,先后有10余人提升了学历,50余人立功受奖。

捐资助学活动激励着官兵成长,也推动了中队的建设。伴随着多年来的爱心接力,新沂中队先后被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先进基层党组织、执勤优秀中队……中队荣誉室里,挂满奖牌的荣誉墙与“大手拉小手”的雕塑相向矗立,一同见证着官兵的奋斗和成长。

“大手拉小手,永远一起走!”黄润泽说,官兵们会用持之以恒的行动,继续践行对学生们爱的承诺。

无线徐州综合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